味蕾上的鄉情——成珠樓的舌尖記憶

萬口爭稱誦

其中小鳳餅

三家飛畫棟

茶肆東南西

2006年早春三月,當茶客來到熟悉的成珠樓飲早茶時,被告之已經停業,這幢物業也即將被拆,老人們拖著落寞的背景離開,媒體以及對成珠樓有美好記憶的攝影者,用相機留下了那棟四層建築的最後影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一片欷歔之聲,人們都在為這廣州歷史最久的茶樓命運而握腕嘆息。

為什麼老一代的茶客們會對成珠樓念念不忘呢?當然是一種懷舊情結,成珠樓是有實物證明的廣州最古老的一間茶樓。清乾隆十一年(1746),這裡建有一座叫做成珠館的簡易平房,為當時廣州五大家族之一的伍紫垣所有,是伍氏宅內待客的小地方。伍氏衰落後,該館轉讓吳氏,易名為“成珠餅家”,後又兼營茶樓業。之後又數易其主。至光緒年間,館歸梁福和堂所有,屬族產,主持人為梁殿華,“成珠樓”的發展便從此時期開始。

1928年時,成珠樓已經由兩層木建築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三層樓房,面積達六百平方米左右,雕龙画鳳的建築裝飾,最是表現了廣東老茶樓的特點,所以人們說到老茶樓,總少不了成珠樓的影子。民國時期,經營者梁氏聘請了梁新、譚煥等名點心師,這裡出品的豆沙酥、豆蓉酥、蓮蓉酥、皮蛋酥、蠔豉酥都是深受茶客歡迎的點心。就在20世紀90年代時,成珠酒家的近百款包點也在茶客心中頗有好感。

日本侵占廣州時期暫告歇業,1940年重開,成珠樓地理條件優越,清代的廣州河南區有三大集市,即福仁市、漱珠市和歧興市。成珠樓所在的漱珠市處於各市的中心,並且近傍豪門望族的邸宅,著名古剎海幢寺又近在咫尺,而成珠樓的龍鳳禮餅和其他各種餅食色香味俱佳,並有各款粉面飯品供應,故令食客不絕,生意自然十分興旺。

1946年成珠樓舉行開業200週年慶典活動,場面非常哄動。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先生書贈成珠樓詩云:“小鳳餅,成珠樓,二百年來譽廣州。酥脆甘香何所從,品茶細嚼似珍饈。成珠高閣會天孫,綠皚新醅酒令傳。醉傲天台左右顧,漱珠橋畔海幢園。”至1947年,主持成珠樓業務的,已經是梁氏第三代梁西坪,可說進入了私營時期的高峰年代,當時的成珠樓還開設了三間分店:西關有成珠茶樓,有成珠餅家,還在澳門開了間分店。

1956年公私合營後,政府投資對成珠樓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裝修,將成珠樓改建成四層樓房,經營面積擴大到1400平方米,座位增加到700個,業務量逐年上升。 1985年10月9日夜,正在舉辦婚宴的成珠樓,因漏電事故,被一場意外的大火吞沒,那場大火令新娘和其他幾個人失去了生命,無不令聞者震撼。

     1989年,政府籌劃在原址投資重建成珠樓,1990年1月開張營業,易名成珠酒家。它在最興旺的時候,曾開設有南華東路和荔福路分店,還興辦了集餅餌生產加工、飲食娛樂於一體的新洲食品廠。成珠酒家最後一任經理馮國基說:“當時生意最好的一個月,營業收入達到280萬元。”

     1996年開始,成珠酒家經營走下坡路,但是期間的品牌“成珠小鳳餅”餅業的收入依然不錯;1999年開始,由於背負多重債務,無力償還,成珠樓酒家終於在2000年9月關門結業。 2001年,債權人向法院起訴成珠酒家,成珠酒家的物業被法院拍賣。 2002年物業拍賣以500萬元被東江集團購得,重新裝修後以“鴻星海鮮酒家”開業,依然有早茶,不過對成珠樓有感情的茶客們,都喜歡稱這里為“成珠樓”。

2002年,馮國基因為擔心“成珠小鳳餅”這個品牌在歷史的車輪裡最終“灰飛煙滅”,毅然說服成珠酒家的老員工,一起集資在成珠酒家舊址對面開了一家“成珠餅家”。當時他得到了政府的默許,“非法”使用著“成珠小鳳餅”的品牌。

       四年後,當成珠酒家舊有物業被夷為平地時,關於成珠樓品牌使用的問題再次成為坊間的談資,有行家出價每月5000元希望租用成珠小鳳餅的商標,這時,馮國基和那幫已經經營餅業四年成珠酒家的老員工,向主管部門提出,希望以每月4000元的費用租下成珠小鳳餅品牌。最後達成協議:把“成珠小鳳餅”這一品牌名正言順地租給他們使用了!

     雖然因為人事的幾番變遷,餅家的生意大不如從前,不過,這些老員工們心中明白,因了對成珠樓美食有特殊信念,所以再艱難也樂意堅守。

      很多廣東人對成珠樓,特別是對“成珠小鳳餅”,有著特殊的情感。 “小鳳餅”也有俗稱“雞仔餅”的,雖然在各地的其他酒家也有生產,不過人們依然把成珠小鳳餅看作是正宗的“雞仔餅”。

      成珠樓的小鳳餅成名於清朝,為防假冒,成珠樓小鳳餅於1914年獲准商標註冊,保障了經營專利,20世紀20年代獲“展品賽會優等獎賞”;1931年獲“廣州市國貨展覽會”一等獎章。 1931年,小鳳餅獲獎,廣播電台曾經編了一段順口溜宣傳:“老鄉老鄉,幾時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雞仔餅,你去省城最緊要買雞仔餅。”長期以來,省內外的過客都喜歡手提小鳳餅回家,作為到過廣州的標記和珍貴的“手信”,據稱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廣州餅點。 1959年成珠樓公佈小鳳餅製作秘方,被商業部飲食服務局編入《中國名菜譜》第四輯內。

據說小鳳餅的創制經過是這樣的: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來客時,恰巧主廚不在,便叫婢女小鳳做一款廣東點心給客人吃,小鳳情急生智,把私下儲藏以備充飢的幹餅拿出來,客人嘗後深覺甘、香、酥、脆、化,鹹中帶甜,肥而不膩,風味獨特,大加讚賞,並時常寫信說甚懷念該餅。其實幹餅只是平日里小鳳收集了宴席上剩下菜餚製作成的餅,心靈手巧的小鳳在餅裡還加些梅菜,經烘乾後就能甘香酥脆,這啟發了伍紫垣,他讓點心師如法炮製,並取名“小鳳餅”。

      後來點心師傅根據原來的做法,不斷改進、提高和定型,成為如今眾所周知的雞仔餅。雞仔餅的用料不下十種,糖的重量佔了三成,甜度較大,有明顯的廣州特色,加上少量精鹽、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摻和冰肉(肥豬肉)和欖仁,使餅身脆化,可做茶點小食還能佐酒,所以是一款極受歡迎的地方各小吃。

      據一些老制餅師傅介紹,最傳統的雞仔餅製作還必須選用一種原料“熟菜”,也有人將其與惠州梅菜等同的,“熟菜”原是用新鮮的蔬菜經“九蒸九曬”製成,這種菜沒有菜骨,與其他食材搭配時能融入其中,所以雞仔餅的味道才如此獨特。

關於小鳳餅名稱的來由,還有另外一段故事記載,1947年梁西坪經營成珠樓有方,他能充分利用當時流行的宣傳手段,去大力宣傳品牌,大概是覺得“小鳳餅”之名出自婢女之名的話,品味不高,他請胡伯孝為成珠樓寫詩,並代為考證“小鳳餅”名字的來歷。於是後來也有了“小鳳餅”出自梁氏祖傳之說。當年胡伯孝果然不負重托,“考證”出小鳳餅的名字出處為“海南特產的五色雀”,並搬出蘇東坡《五色雀》詩為之“佐證”,並寫詩云:

吾友梁西坪,福田忠厚種。

為師著五羊,生兒比三鳳。

分卿作餅師,紅綾皆可貢。

茶肆東南西,三家飛畫棟。

其中小鳳餅,萬口爭稱誦。

請餘播以詩,新椒春作頌。

我懷蘇東坡,被謫頭皮送。

小鳳忽飛來,嘉祥徵內用。

我思李莊簡,南遷昌化洞。

小鳳又飛來,脂車歸北宋。

茲禽信瑞物,作餅亦清供。

可以佐茶經,可以撥酒甕。

惜予愧鳳雛,冰蘗滔狂縱。

鳳鳥既不至,已矣周公夢。

惟祝故人子,鳳毛濟昆仲。

清於老鳳聲,龍駒競飛空。

小鳳繼無窮,蠡斯子孫眾。

五色雀是廣東特有的一種鳥,人稱“小鳳凰”。 《廣東新語》中有對這種鳥做過詳細的描述,在羅浮山所產的鐵冠長,在海南所產的兩絳長,這種鳥有一種特點,“五色雀近乎智。以賢人為貴,人亦貴之”,“有賢人入山則出風,一日數集,如數朝”。宋代余靖有詩讚:“五方純色儼衣冠,應是山靈寄羽翰。多謝相逢殊俗眼,謫官猶作貴人看。”古人把這鳥兒看作是有靈性的生物,通人性且能帶來好運勢。

五色雀是漂亮的鳥兒,小鳳餅是好味道的餅食,因了胡伯孝的“妙筆牽引”,似乎兩者建立起某種內在的聯繫。無論是出自婢女之手,還是來自吉祥之鳥,詩人們大可以物詠志,廣州人都會對真正的美食感興趣,如同成珠樓在各個時期給予了人們很多值得回味的回憶。

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在“成珠餅家”吃到小鳳餅,而廣州很多茶樓、酒家也有生產“雞仔餅”。只是那成珠樓獲得廣州市老字號的金色漆牌匾以及“小鳳”牌雞仔餅的商標招牌,依然在靜靜地等待賢人。

“鳳凰涅槃待重生”——希望這願望不會讓人們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