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穗話——口頭禪”唔使問阿桂”的來歷*

唔使問阿桂這句口頭禪算得上是廣州人最常用的口頭禪之一,其實,這句口頭禪不但在廣州,而且在香港、澳門和一些講粵語的地區也非常流行。口頭禪作為口頭文學的一種存活期通常不會很長,不過,唔使問阿桂這句口頭禪流傳至今已經有一百幾年,時間之長,流傳範圍之廣,恐怕真是絕無僅有的。而唔使問阿桂這句口頭禪的形成以及其中阿桂這個人物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則傳奇。

唔使問阿桂其中的阿桂,原名李世桂,清光緒年間的廣州人。這廝論文真是輪不到他,但講武真是不講得笑,他舞拳弄腳,騎馬射箭,十八般武藝更是樣樣精通。十九歲那年,在廣州東郊場比武鄉試中李世桂一舉奪得武舉人。之後,李世桂被派到五仙門,也就是現在的海珠廣場西側,任守門千總。所謂千總只不過是一名小小的城門官,不過,各位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城門官,其實他一點唔嘢小。以前的人出入廣州城都要走城門,而當時的五仙門附近一帶是繁華鬧市,況且粵海關的常關也設在那裡。所以,每天很多人來客往進出城門,非常熱鬧。在這些人客中,有大款巨富,有小商小販,有平民百姓,還有不少洋人。而李世桂巧立各種名目向他們勒收買路錢,更有甚者,李世桂還用誣民為盜,拿錢贖人的手段,大肆搜刮錢財,而那些商旅百姓等明知被屈,卻有理無處講,只嘆無奈!這樣幾年下來,李世桂聚斂了不少的財富。

發了財的李世桂,已不安於現狀,他一心盤算著如何升大官再發橫財。可能很多人以為李世桂只是武舉人出身,大老粗一個,其實不是的,他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來的,而且他還很清楚當時官場上那些烏七八糟的內幕。所以他不惜重金行賄上司及各級官員。據說,李世桂行賄手法五花八門,而且拳拳到位。他根據不同的人和不同官投其所好,除了金錢之外,人體炸彈也是這位武舉人的一大創舉。所謂人體炸彈,就是李世桂用強搶強霸或金錢收買的手段將一些才色兼備的女子收羅門下,然後由自己親自進行速成培訓,再一一送到行賄對象的懷中,讓其產生人體炸彈的威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此舉時至今日仍為一些行賄者效仿沿用,不過,現在的人對此的定義稱之為性行賄。如果性行鬱要追典溯源,李世桂不知可稱為鼻祖否?

講回李世桂花了這麼多心計也算沒有白費,他果然一路升遷,最後做到廣州東城參將,負責維持東堤、大東門一帶的治安。其職務和職權範圍相當於現在廣州市內一個大行政區的公安局長。做了東城參將後,李世桂更加變本加厲搜刮民脂民膏,無惡不作。當時的老百姓對李世桂真是恨之入骨!而真正讓李世桂名聲大噪並且令他走到人生巔峰的只是一次偶然的機遇。話說清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當時的兩廣總督李鴻章為解決財政困難,批准開放廣州的賭博業,並委派李世桂全權負責和打理此項業務。這真是千載難逢,益曬李世桂。於是李世桂利用職權大發橫財,並與黑社會勾結在一起,操縱廣州東堤一帶的娼妓業和演藝界。

當時的東堤是非常繁華的,四鄉的貨船多數在東濠口集散,也就是現在的大沙頭一帶而載著各地戲班子入廣州城的船,以前的人俗稱為紅船的也多數在東濠口停泊上岸。尤其是到了1907年,東堤大馬路修成後,東堤一帶更是成為當時廣州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這個時候的東城參將即是相當於公安局長的李世桂不但充當黑社會的保護傘,自己還參與其中。這樣搞法,當時的社會治安有多麼混亂,老百姓有多麼遭殃,真是唔使問阿桂啦!

民國期間,有一位著名的民俗學家王書奴寫了一本書叫《中國娼妓史》其中載述話:1910年,李世桂與一幫龜頭聯手,在當時東堤最旺的地頭,建起了兩座四層,平排十六間的大洋樓作酒樓和妓院,並在旁邊建了一座戲院,取名:廣舞台。李世桂還在廣舞台旁邊建了座規模宏大的私家庭園,叫東園。然而廣舞台建成不夠三年,即被毀於火災,蕩然無存,不過,雖然廣舞台不復存在,因廣舞台而得名的廣舞台二馬路至今仍沿用著。東園則變換了主人,民國初,充公後的東園還被改作遊樂場。因東園而得名現在仍有的街路就更多了,有東園路、東園橫路和東園後街。由此可見,李世桂以及他的廣舞台以及東園在當時是何等風光!

到了清末最後幾年間,李世桂已經是一位財雄勢大的地方一霸!不過,俗話說得有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朝夕禍福。就在李世桂走到人生最巔峰的時候,他遇著一生中最大的剋星就是兩廣總督岑春煊。岑春煊這個人當時有京城四少之稱並有癲三的花名,這個人疾惡如仇,他最厭恨那些貪官污吏,所以岑春煊一到廣州就先進行肅貪除惡運動,李世桂民怨很深,劣跡斑斑當然是首當其充,於是岑春煊第一時間將李世桂投入監獄,並將其罪狀公佈於世,最後判其斬監侯。

此案在民間影響巨大,轟動一時,人心大快!有人根據李世桂的故事創作出一首粵謳,名字叫《問阿桂》,是以質問的語氣吟唱的,這首謳一出街,即迅速流傳唱遍全城。其中第一段唱詞是:唔使問阿桂,阿桂兒加實在太慘淒!自從被押日夜震危危,想起往日何等逍遙,今日何等閉翳!總系孽由自作,怨不得運舛時底……。唱詞開頭第一句就是唔使問阿桂,意思是不用問你李世桂了,什麼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句唱詞通俗易懂,而且很順口。唔使問阿桂這句唱詞便成了人們的一句口頭禪。而讓這句口頭禪正式定型應該講是在民國時期的三十年代。那時廣播電台是最先進的傳播媒體,而每天中午12點,必是廣播電台“講古仔”節目播出時間,講起來真是很有意思,時至今日,幾十年過去,現在的廣播電台仍繼續著這一習慣,所以,今天還有不少地道廣州人到了中午十二點還有拿著飯碗聽古仔的習慣。講回當時廣播電台與一家生產小兒消滯藥的廠商合作創作了一段廣告歌詞,這首歌詞也用了粵謳《問阿桂》首句詞作為歌眼,於是當時每天中午講古仔節目播出前,聽眾總是聽到這樣的開場白:講古仔,講古仔,舊時有個陳德貴,住系雙門底。佢有個細蚊仔,餐餐食飯唔開胃,肚煲大,頸柄細,吮手指,流鼻涕,肥仔變瘦仔。唔使問阿桂,梗系生積仔。從此以後,唔使問阿桂,越發家喻戶曉,成為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故事講到這裡本來算是講完了,不過有人插話,關於唔使問阿桂的由來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版本,其阿桂的原型叫柏貴,因此唔使問阿桂中的桂字,不是桂林的桂而是貴州的貴,故事講起來也都很有趣,所以,不妨又拿出來講一下。

這裡講的柏貴是何許人也?原來,柏貴是一個清庭高官,蒙古貴族,自咸豐三年,也就1853年起任廣東巡撫,在廣州長達七年之久。如果這樣算來,柏貴還是李世桂的老前輩和老頂爺。按民間傳說,這位柏貴本身就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人物,而柏貴老爺本身也很喜歡講故事,有講古佬的別稱。聯想起來,廣州人喜歡將陳年舊事比喻成咸豐年,其實清咸豐年距今不過160年,在清朝歷史上算不上距今最長久的年代,但廣州人為何偏偏將陳年舊事比喻成咸豐年呢?民間傳說各有各說,不過,咸豐年間這位廣東巡撫老爺柏貴中意講陳年舊事,或許也是其中一說。另外清咸豐年代的官場建制也有些特別,除了設置巡撫作為一省之長外,還同時設置一個總督,管轄兩個省。理論上總督與巡撫一個招牌,二套人馬,但實際他們之間的關係既微妙又很麻煩。這些政治蹊蹺的遊戲自然是由當時的廣東巡撫柏貴和他的拍擋兩廣總督葉名琛去玩。據傳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督爺葉名琛剛愎自用,而撫台大人柏貴則闊佬懶理,於是乎全省的文武官員事無大小都直接去總督衙門請示葉名琛,不用去問柏貴。柏貴老爺也樂得個:一身布衣一身輕,飲茶講古無驚青。官場虛實不知與否,但傳至民間,都被詼諧鬼馬的廣州人提煉成一句口頭禪,就是唔使問阿貴。其意思再明了不過。但是,當時這句口頭禪應該講是玩笑的成份多過實用的成份。

又過了幾十年,世事真是如此巧合,出現了李世桂這麼一個人物。而且貴和桂這兩個字讀音相同,於是廣州人馬上與世俱進,變貴為桂。唔使問阿桂就是這樣一直流行至今。後來,有學者認為,柏貴的唔使問阿貴應為原生態版本,而李世桂的唔使問阿桂為次生態版本,其實,怎麼說都好,作為一種民間傳說,並無原則之大礙。還值得一提的是,柏貴和葉名琛這兩個人物的結局。葉名琛的歷史形像被醜化長達一百餘年,直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塵封於英國的大量葉名琛的檔案被解密,其悲壯的事蹟方為世所知: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廣州城被攻破,葉名琛被俘,囚於印度,後葉名琛在獄中絕食殉國。至於柏貴,在英法侵略軍佔領廣州期間,成為傀儡頭目,他仍任偽廣東巡撫,所以有人說,柏貴是最早期的漢奸。 1859年,柏貴病死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