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俗語:“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啥意思?

人們時常會後悔年輕的時候做錯了什麼事,或者是遺憾沒有做某件事。懷念與內疚構成了過去。其實每個時間段做的事情都有所不同,畢竟人總是在慢慢變得成熟,做錯事情並不可怕,事後反思為什麼會錯才是最重要的。

民間有句俗語說:“二十不勤,三十不立,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二十歲正好是奮鬥的年紀,在這個年紀就應該勤勞上進,倘若整天遊手好閒,那麼三十歲的時候家庭和工作都不穩定,四十歲的時候經濟條件不好,五十歲的時候需要子女的贍養。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道理非常簡單。二十歲的人已經成年,心智和身體相對來說已經成熟。二十歲是人思維最敏捷的時期,身體條件也非常好,在這個階段人們就應該調動精力去奮鬥打拼,為以後的好生活立下好的基礎。

越勤快的人能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生活閱歷和經驗豐富了,以後的日子才好過。

其實很多人在三十歲的時候事業、家庭都已經穩定下來了。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倘若二十歲的時候沒有努力,這些都不會有。

有的人年輕時候貪玩,不工作,不賺錢,哪有單位會接受這樣遊手好閒,沒有資歷的人呢?所以二十歲不勤快,三十歲的時候就不能在社會中站穩腳跟。

人生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那麼一輩子都會非常疲憊。二十歲的時候偷懶,三十歲的時候就不會有穩定的環境讓你繼續提升。

因為沒有合適的環境工作,每天東奔西跑,錢也賺不到,所以不會富裕,還會遭受到各方面的壓力。

雖然沒有財富,但是五十歲的時候孩子也應該成人了。如果自己沒有積蓄,就只能依靠孩子的接濟。雖然孩子贍養父母是義務,但是現代社會壓力極大,孩子們在外面打拼也非常不容易。他們不僅要還車貸房貸,還要操心家中老人的生活。

所以啊,如果大家現在還年輕的話,趁早努力幾年。如果你現在已經三十歲了,但是二十歲的時候卻沒有努力,不必擔心。三十歲的人仍然擁有年輕的資本去努力,只要你下定決心,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必然能夠赶超他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流傳下來呢?很明顯,是有人經歷過的。他們年輕的時候錯過了努力的最好時機,渾渾噩噩過了一輩子,在臨終之前給後人們留下了這句話,血淚教訓讓他們意識到努力的重要性。

要想成為人上人,就勢必要經歷苦中苦。沒有什麼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如果想享受生活,就必須要創造享受生活的條件。有人說,種植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有兩個,一個是十年前,一個就是現在。

不必擔心你原先浪費的光陰,從現在開始,把握時間,將每一天都過得充實,相信沒過多久,你就能感受到生活由內而外散發出新的生機。

現在好多年輕人整天忙著工作,週末就躺在床上刷劇玩遊戲,沒空陪家人,沒空出去旅遊。這樣的生活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

民間有很多類似的俗語,勸誡人們把握時間,珍惜身體強壯的時期。雖然過去的農民思想落後,但是不得不說,這些經驗卻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好好學習的。你們覺得呢?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