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感悟——舒服的人生 貴在不計較*

聽過一句話,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塊福田,所謂不計較,其實就是拔除心靈上的雜草,才有富餘的地方盛開幸福的鮮花。

世態炎涼,生活瑣碎,不糾纏於無謂的煩惱,人自會豁然開朗。

01 遇到小事,不計較。

《菜根譚》裡說:“世亦不塵,海亦不苦。”

快樂的泉源來自每個人的內心,計較多了,反而迷茫。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威廉前半生是一個愛計較的人。

他自認為十分精明,知道哪家店的襪子最便宜,從來不放過超市的打折活動,甚至知道哪家餐廳的餐巾紙比別的地方多給一張。

但這種算計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反而時常讓他陷入一種害怕吃虧的焦慮當中,身體也因此一直虛弱不堪。

身心倦怠、疾病纏身的他終於在三十二歲醒悟過來,並且通過調查,得出一個結論:

凡是太過計較的人,實際上大都活得不幸福。

雙眼死死地盯著生活,生怕錯漏一分一毫的利益,每時每刻都要和別人攀比,因此惶惶不可終日,疲累不堪。

都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遇到許多煩惱,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沒有誰的人生完美無缺。

該來的,擋不住;要走的,留不住。

是你的,不用計較;不是你的,算計不來。

並不是說必須毫無原則地放棄既得利益,而是清楚分寸,不過分追求與苛責。

經歷越多,越能體會到: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個世上,本來沒有什麼事值得我們傷神又傷身。

人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能把握手中的幸福。

02 遇到小人,不理會。

《論語》裡有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和人交流心得,分享經驗是一件身心愉悅的事,但並非所有交流都值得你投入精力。

曾經有一位佛法高深的禪師,時常為人指點迷津,但有個人十分看不起禪師。

有一天,他上門和禪師理論佛法,說著說著便開始辱罵禪師,眾人都感到十分憤慨,但禪師既不罵回去,也不生氣。

他覺得沒意思,漸漸消停下來,禪師才心平氣和道:“如果你送給別人一樣東西,別人不要,那麼這樣東西是誰的呢?”

他得意洋洋地回答:“當然還是我自己的。”

“那你剛才罵我的話,我並沒有接受,現在是誰的呢?”禪師又問。

那人臉上頓時通紅,又急又氣,卻又無法反駁,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哲學家尼采說過:“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充滿負面情緒,一旦碰撞出些微火花,就將所有憤怒都發洩在別人身上。

對於這樣的人,如果斤斤計較,糾纏不休,那麼你的思維和情緒也會不自覺地被他牽動,陷入苦惱之中。

與自私的人是計較不出結果的,不是你的道理站不住腳,而是你戰勝不了他本質上的狹隘。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不理會,不計較。

不計較並非懦弱無能,而是任他氣急敗壞,我自心寬似海。

03 越不計較,格局越大。

不計較不是消極懈怠,而是保持理性,格局高遠。

畫家陳丹青說:“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

世事如棋,下棋的時候需要有大局觀,起承轉合,縱橫捭闔,才能不落下風;

同樣,對待生活也需要從容淡靜,不被短暫的利益蒙蔽雙眼,才不會因一時得失鬱結在心。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百姓民不聊生。劉秀起兵,大敗王莽。

攻入邯鄲後,手底下的士兵從前朝的奏摺裡,發現了很多奉承王莽、指斥劉秀的上疏,於是立刻向劉秀報告,並勸道:“這些人竟敢彈劾您,一定要嚴懲不貸。”

劉秀當場將所有人都召集起來,前朝的官員無不戰戰兢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劉秀一把火將這些奏摺燒個精光,“我沒有看過這些奏摺,也永遠不會翻開,你們可以安心了。”

因為他知道,如果在這種事情上計較,必然會分散精力,無暇穩定社會,安定百姓生活,那麼他辛苦打下的江山將毀於一旦,得不償失。

王安石有一句詩:“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葉障目,便不見泰山;高瞻遠矚,則世事洞明,人的生命格局越大,越不會在瑣碎的煩惱中沉淪。

心裡有一桿秤,孰輕孰重拎得清楚,人生也就趨於平衡穩定。

面對瑣碎的生活,要懂得善待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身心健康。

不計較,其實就是與生活和談,與世界言歡;不在無謂的小事上浪費過多精神,讓心靈重返自由自在的福地。

一個人的快樂,從來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舒服的人生,貴在不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