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廣州人為何鍾情“煲仔”?

雖然人們常說廣州的冬天不太冷,但不時出現的降溫,總會讓人猝不及防。

多穿衣服的保暖方式,已經抵禦不了屬於南方冷氣的“魔法攻擊”。對廣州人來說,“以食禦寒”才是硬道理。

除了打邊爐、羊肉煲之外,煲仔飯也是這個季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說到煲仔飯與廣東的結緣,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禮記註疏》等典籍記載,周代八珍中的第一珍、第二珍與煲仔飯做法相似。

那個時候的“煲仔飯”,用黃米作原料,屬於當時名貴的食材。經過2000多年的演進,煲仔飯成為了街頭巷尾一道尋常的美食。

還有一個這樣的小典故:從前有個人用瓦煲煮飯,但沒有菜怎麼辦呢?恰巧他家的貓叼著一根臘腸回來,於是他把那根臘腸搶過來放在飯裡一起焗熟,沒想到這煲飯香氣撲鼻,煲仔飯就這樣流傳至今。

雖是一道尋常的美食,但要吃到美味且火候十足的煲仔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似普通的煲仔飯,其實不簡單

煲仔飯,顧名思義,就是用“煲仔”煮的飯。正宗煲仔飯所用的煲,一定是瓦煲,這樣做出來的煲仔飯會更加香味可口。記得大學時在飯堂吃過用金屬煲做的煲仔飯,飯裡會吃到一股鐵鏽的味道。

煲飯的過程,講求“生米煮成熟飯”,用恰到好處的火候,通過瓦煲的均勻受熱,讓飯慢慢煲熟。因此我們吃煲仔飯時常常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待瓦煲裡的飯八成熟時,加入配菜。煲仔飯的配菜一般多達20多種,臘味、窩蛋牛肉、排骨、黃鱔…不同的配菜,帶來不同的風味。

最後,淋上生油、醬油,與瓦煲、煮熟的飯“熱烈碰撞”,飄香四溢之餘,作為煲仔飯“靈魂”的飯焦,也在此刻悄悄生成。

有人總結出煲仔飯好吃的五大標準:飯不能糊,米有香味,米粒分明通透不濕,外層米飯成飯焦,煲底沒有多餘油份。

看似普通的一煲飯,有了煲飯師傅熟練的操作,以及對火候精細的拿捏,才能讓這煲飯成為讓我們垂涎欲滴的美味。

煲仔飯的飄香,是魂牽夢繞的味道

隱藏於繁華鬧市的珠光路、寶玉直街,遠離都市繁囂的黃埔長洲島,這座城市的許多街頭巷陌,都會看到煲仔飯的身影。至於哪一家最好吃,自然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不過無論在哪家店,總會有些“經典款”,是我們百吃不厭的味道。

臘味煲仔飯

臘腸、臘肉的甘香,融入到米飯中,讓每粒米飯都那麼可口。每次去吃煲仔飯不知道吃什麼時,條件反射就會選擇這個煲仔飯中的“爆款”。

排骨煲仔飯

除了臘味煲仔飯,“第二志願”就會選擇排骨。平時在家中,豆豉蒸排骨就是一款下飯“神器”。而用它來搭配煲仔飯,會更加“惹味”。

窩蛋牛肉煲仔飯

牛肉的美味就不用再贅述了,而在飯與肉皆熟的一瞬間,打一個生雞蛋到飯面上,則是廣東人對於極致鮮味的追求。

蛋液滲入米飯的縫隙,在飯的餘熱中熟透,讓整煲飯的香味得以提升。

當然,無論是哪種煲仔飯,作為“靈魂”的飯焦是一定不能少的。香脆彈牙的飯焦,伴著飯的焦香與肉脂香,一口入魂。

那煲仔飯的飄香,不僅是街頭巷尾不經意間聞到的美味,對於在異鄉的廣東遊子來說,那一煲的氤氳香氣,是魂牽夢繞的味道。

關於“煲仔”,不僅只有煲仔飯

除了煲仔飯,一個小小的煲仔,也能玩出不同的花樣,煲仔粉、煲仔菜、煲仔湯、煲仔粥…用瓦煲烹飪,可使菜味香濃、湯味醇厚味美,深受老廣喜愛。

煲仔枸杞葉湯,可以搭配不同的肉類,怕吃煲仔飯熱氣時,總會來上一碗,這彷彿成了吃煲仔飯時的標配。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煲仔飯則需要一定的時間與耐心,這種傳統美食貌似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樣的矛盾下,我們仍然願意等待這一煲美味端到我們面前的那一刻,然後淋少許醬油、刮米飯外層的飯焦,心滿意足地開動。

無論是隱藏於繁華鬧市的珠光路、寶玉直街,還是遠離都市繁囂的黃埔長洲島,總有那麼一煲飯,在廣州冬日飄忽不定的天氣裡,暖人胃、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