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感悟——《大學》:人生最好的智慧,是懂得及時止損

01

《大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詩》雲:“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意思是說:

詩經中有一種動物叫做黃鳥,會選擇山丘的一角築巢停歇。

孔子說,鳥類尚且懂得它應該在何處停留,怎麼人還不如鳥呢?

鳥雀為了高飛,能夠築巢停歇。在危難之際,狼可以自斷一條腿為求生機。

在《狼圖騰》的小說中,描寫過這樣一個片段。

”當地人會在草原上放上捕獸夾用來捕捉野獸,但是他們很少捕到狼。並不是因為狼比其它動物更聰明,而是因為狼在落網之後,會咬斷自己的腿來掙脫。有些小狼被夾住,自己下不了口,老狼會幫忙。而別的野獸則只能不斷哀嚎,等獵人前來,淪為盤中之食。“

鳥獸尚且懂得依從本能決斷,而身為萬物之長的人類卻不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的,人生沒有回頭路,勇往直前固然也沒錯。半途而廢的心態不可取,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是愚鈍。

人生,最好的智慧,就是懂得及時止損。

在錯的時候能改正,在錯的時候能放手。

02

有一句諺語說,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已經打翻的牛奶不能再喝,已經無法挽回的事情就不必再去糾結。過往似鏡花水月,再去執拗,終究竹籃打水一場空。

徐志摩是我國有名的文人,他與林徽因的愛情世人皆知。可少有人知的是,這位浪漫的才子,有一段隱秘往事。

15歲的張幼儀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徐志摩,在她揣揣不安面對自己的新婚丈夫時,得到的卻是一句冷嘲熱諷。

在徐志摩的眼中,他的新婚妻子是鄉下來的土包子,和他門不當戶不對。為了逃避這段婚姻,他遠赴重洋,丟下了不足一歲的長子和妻子。

一年後,一封信件讓張幼儀喜出望外,信上徐志摩邀張幼儀出國陪伴。原以為是對方的回心轉意,沒想到卻是徐志摩另有算盤。

為了這次會面,張幼儀拼命學習外國文化,跟隨西方的穿著打扮改變自己。然而徐志摩讓她出國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將她當女傭;二是方便拜託家庭的束縛,隨時離婚。

得知真相的張幼儀已然心如死灰,面對斷情斷義的丈夫,她沒有選擇苦苦哀求和挽留,毅然決然帶著腹中孩子離去。

張幼儀在自傳中說,她因為離婚,感謝徐志摩。

民國第一張離婚書,喚醒了張幼儀骨子裡的倔強。

她誓要打破徐志摩在她身上落得枷鎖,除去“封建女性”的標籤。

遠赴德國,學習德文,回國之後,她出任教授,開辦自己的工廠,成為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改良傳統中國服裝,一經推出便風靡上海。

這位風馳電掣,傲視群雄的女子,在五十三歲時,贏來了良人的傾心與專注。

後來,連徐志摩都說,“張幼儀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的‘什麼都不怕’”

我想,並非是什麼都不怕,而是在在骨子裡擁有的傲氣讓張幼儀不曾屈服。

人生沒有回頭路,敢於重新開始,需要莫大的勇氣。

壯士扼腕固然悲壯,及時止損也非常人能及。

正是因為張幼儀擁有非比常人的決斷,才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03

所有人對既得利益的損失,都特別在意。

心理學上稱之為“損失憎惡”。

因為害怕受到損害,所以更容易固執的抓住一點點”希望“和”可能“不放手。

不甘心自己曾經的努力白白浪費,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離譜。

懂得及時止損的人生,才能更高級。

無論是面對感情、利益、財富,聰明的人都有及時止損的智慧。

有人孤擲一注,滿盤皆輸;有人及時抽身,重獲新生。

春嬌說,“如果有的事一晚上不做完的話,這一輩子就沒機會再做了。”

眼下無法完成的事情,在之後就變成負擔。

與其強求去做去完成當初的夙願,不如放下執念,放開執著,各自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