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穗話——廣州百貨業發家史*

廣州人做生意,有一種“唔(不)想衰,埋大堆”的心態,喜歡成行成市經營,因此出現了許多專業街,光雅里是儀仗專業街,長樂路是炮仗專業街,沙基是谷糧專業街,槳欄街、打銅街是參茸藥材、綢布批發、錢莊專業街,杉木欄是紗綢專業街,楊巷是疋頭專業街,德星路是百貨專業街。經營環境好時,大家有錢齊齊揾;經營環境差時,大家抱團取暖,也可以互相照應。

十三行,商人在廣場上聚集交易

廣州傳統的百貨批發業,集中在德星路長壽裡、吉星裡一帶。明、清時代,長壽裡就有很多經營小百貨的店鋪,以蘇杭雜貨為主。鴉片戰爭以後,洋貨大舉入侵,許多百貨店都看準商機,轉營洋貨,一時土洋雜陳,百花齊放。頭繩、針線、鈕扣、襪子、花邊、毛巾、脂粉、布傘、座燈、臉盆等日用百貨,牛油、朱古力、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食品,竹紗、夏布、呢布等土洋疋頭,大小店鋪,穰穰滿家,任君選擇。

龍蒲記、黎連記、袁時記、德和記、任萬利、馬貞記等,都是當時牌子響噹噹的大鋪。龍蒲記經營品種多達230種,在當時的同業中,首屈一指。楊巷直到今天依然是服裝輔料的專業街,傳統的經營特色與模式,在歷盡變亂之後,竟能維持百年不墜,也足以令人感動。

清末民初,是西關商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關鍵時期。由於廣州華僑眾多,毗鄰香港,資訊流通相對自由,陶冶出商人的世界性眼光和襟懷,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西關商人的推動下,廣州商業揭開了歷史的新一頁。 《七十二行商報》創刊了,粵商自治會成立了。第一家以公司形式經營的百貨商店——光商公司,在十八甫開業,首創分櫃式明碼實價售貨。人們到了百貨公司,可以方便地買到各類日用商品,而且款式新穎,傳統雜貨舖相形見絀。宣統二年(1910),真光公司也在十八甫開業,標誌著廣州的商業,正式邁進了現代化的門檻。

真光公司廣告

真光公司是廣東中山籍旅澳華僑黃在揚、黃在朝兄弟所創辦。他們最先是在香港辦百貨公司,後來移師廣州,以經營名貴日用華洋百貨為主,坊間稱之為“省港真光公司”。有一首竹枝詞寫出當年西關少爺、小姐們的生活:

大洋貨舖好鋪場,拆白聯群獵粉香。

畢竟西關人尚侈,食完午飯去真光。

午飯後逛逛真光,是一種時髦而奢侈的休閒。女子追逐新到的洋貨,而拆白黨則黃雀在後,伺機揩油。這首竹枝詞還特意說明:“十八甫真光公司百物俱備,又以地點熱鬧,生意大佳,但洋貨比國貨銷路較多,可慨耳!”(鬍子晉《廣州竹枝詞》)

真光除了採用現代百貨公司的經營手法外,還在天台開辦了遊樂場,把走街穿巷賣唱的“師娘”請來演出。所謂“師娘”(亦稱“瞽姬”)是一些雙目失明的女藝人,用粵劇的劇本、曲調,以一幾兩椅的自彈自唱形式,一人演唱多個角色,“琵琶卓板深宵鬧,二八盲姑唱粵謳”,說的就是師娘的演出,在坊間很受歡迎。真光的這一創舉,轟動全城,不僅提升了師娘的地位,讓她們得以正式登台表演,推動了粵曲的發展,而師娘的唱功,亦因此日臻成熟了。演出的形式,由最初的自彈自唱,變成後來有樂隊伴奏,對廣東音樂的發展,也成了一股強勁的助力。

雙目失明的“師娘”

後來,許多茶樓酒樓都爭相仿效真光,邀請師娘演出。真光的天台遊樂場總是賓客如雲,成為粵曲發燒友的聚會之所,從最初聘請師娘演唱,逐漸發展到可以演一台粵劇。當年有一位法官叫潘步雲,在梨園的名氣比在法律界還大,由他親自經營真光天台的舞台,扶掖過不少著名的女優伶,任劍輝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粵劇、粵曲和廣東音樂都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光當年的卓識與貢獻,功不可沒。

任劍輝

1915年7月,廣州發生百年一遇大水災,叢桂路、興隆街、水月宮街一帶,水深達三米以上,西村的積水浸過瓦面。泮塘的房屋倒塌了五六成,數百人死亡。更不幸的是同興街不慎於水中失火,整條街店鋪堆放的煤油、火柴,亦被燃及,紛紛發生爆炸燃燒,火隨水流,上面大火,下面大水,兩千多間房屋全部燒成廢墟。同興街被燒得乾乾淨淨。災後發掘出屍體千餘具。當時十三行九如茶樓,有六十餘人在樓上避水,突然全樓倒塌,無一倖免。在這場慘烈的水災中,真光公司亦受波及,員工雖奮力自救,用床板、黃泥阻擋洪水,但水勢過於兇猛,全部商品被淹浸,損失嚴重。

大新公司城外分店(南方大廈)始建於1918年

1918年,澳洲歸僑蔡興、蔡昌兄弟,在西堤興建高樓,創辦“大新公司支店”,人稱西堤大新,即今天的南方大廈。之所以叫支店,是因他們在香港和廣州城內已開了一家大新百貨公司和支店。

先施經營的東亞大酒店

人們把大百貨公司稱為“文檔”,中小百貨店為“武檔”。廣州的文檔,以這四大百貨公司為首,足高氣盛,具有超強的吸金能力。購買力最強的師奶、小姐們都跑到大公司去了,傳統店鋪還怎么生存?即使經營洋貨,也鬥不過大百貨公司。

有一首竹枝詞描寫傳統店舖的困境:

貨物鋪排任品題,偶經楊巷鋪東西。

疋頭生意真難做,門口拉人似野雞。

竹枝詞附了一段註釋:“西關楊巷為洋貨疋頭聚處,年來生意半為先施、大新、真光各公司吸引,楊巷各疋頭店均用少年三五人,遇過客即招之入店求照顧,生意艱難,此其一斑。”(鬍子晉《廣州竹枝詞》)

長堤先施水浸情景

1920年代,廣州有所謂四大百貨公司——先施、大新、真光、光商,在西關就有其中兩家半(大新一家在城內,一家在西關),佔了廣州百貨業的大半壁江山。廣州的師奶、小姐們閒來無事,喜歡相約上這四大百貨公司逛逛,看看有什麼新貨到。 “逛公司”成了一句專指逛百貨公司的熟語。

廣州的現代百貨業,就這樣成長起來了。順便說一聲,明年就是南方大廈100週年紀念。老廣州人,對它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