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美國華裔第二代鄧炎昌教授

在中國大陸讀過中學、大學的我們這代人中,凡愛好英語的,都會記得《英語學習》雜誌裡,常有鄧炎昌寫的學習英語口語的文章。這位鄧炎昌教授,就是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出生的鄧氏家族精英代表。

鄧炎昌(Frank Tang)1923年11月生於鳳凰城,他的父母親來自中國廣東開平,他是華裔第二代。

鄧炎昌回憶他在鳳凰城度過的童年時說,中國人有重視教育的傳統,他和他的兄弟姐妹都認真學習,或者幫父母親經營的食品雜貨店打工。華人家的孩子,除了學習、打工,不參加體育運動,不看電影,沒有娛樂,沒有社交活動,然而在學校裡成績都很好。

那時美國種族歧視盛行,對華人的歧視不像對黑人那樣厲害。有些旅館、餐館、舞廳、公共游泳池等,不歡迎華人去,華人心知肚明就不去光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3年年初,鄧炎昌知道軍隊需要增兵,他就報名參加後備隊。幾個月後他被編入後備部隊,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歷時三年多。他不但在美國境內當兵,還曾派遣去緬甸、印度和中國。他在美軍中的最後六個月,是在中國度過的。戰後回到美國,退伍之後,他決定要盡快完成大學學業。

於是他進入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費、生活費用全由美國政府提供。 1948年6月,他以優秀成績畢業,想進入美國外交界。他的教授、系主任,也是他的良師益友對他說:“Frank,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作為華人,不可能進入外交界的。”鄧炎昌受此精神上的打擊,毅然選擇回到父母親的祖國中國,在那裡繼續讀書,尋求發展。

2009年,鄧炎昌教授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美國研究中心成立30週年慶典。

1948年9月至1951年6月,他在燕京大學學習、研究。 1951年6月至1952年4月,他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上世紀五十年代英語處在低潮,就安排他到北京建築專科學校圖書館和北京26中學任職。

1956年,鄧炎昌調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工作。從1957年6月開始,到英語系工作,曾擔任系副主任。

他說,我們很幸運,分管學術的副院長王佐良教授和英語系系主任許國璋教授,都心胸開闊,具有國際視野。由於二位教授的努力支持,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訪華後,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來到,鄧先生於七十年代後期參與英語系美國研究專業方向的創建工作。 197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那一年,美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在中美建交之初,鄧先生就預見到,對於幾十年來中美處於封閉狀態下的中國人民,了解美國、正確解讀美國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編寫中國國內第一套美國社會文化英文讀本,並促使美國研究中心成為國內首家全用英文教學的美國研究機構。美研中心的老師們開設了第一批用英語授課的美國學課程,並以深厚的人文情懷、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實事求是的觀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眼光和能力。

鄧炎昌教授編寫的教課書

1989年,鄧先生已屆退休年齡。那年他回到他出生、成長、當兵、讀大學、度過二十五年歲月的美國。之後,他曾應聘在夏威夷大學美國研究系任教。

這位鳳凰城出生的傳奇人物,不但是國內英語教學界的老前輩,還是中國大學裡第一所美國研究中心創始人,他對促進中國人了解美國功不可沒。

目前,精通中美語言文化的鄧老先生已屆96歲高齡,在鳳凰城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頤養天年。我們敬祝鄧老先生福壽綿長,吉祥安康。

2007年,鄧炎昌教授與同事們,參加美研中心主辦的國際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