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教育——孩子不想練樂器 父母該怎麼辦?

(來源美國的中文網)現在的孩子大多從小就開始學習樂器,學習就必須練習,可小孩的天性就是貪玩,上了課回家也不想練,這是讓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

怎樣能幫孩子乖乖練樂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請教了資深鋼琴教師張瑜、以及教育專​​家尹永義博士,他們都不光在教育方面頗有心得,自己也是家長,經歷過“逼”孩子學樂器的過程。

張瑜
茱莉亞音樂學院博士學位畢業,曾任紐約市立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執教鋼琴十餘年,現任施坦威北美亞洲市場開發部總監及施坦威紐約長島展銷廳總經理。
尹永義
曾任教於復旦大學和紐約市立大學,並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任職多年,後創辦Yin Academy輔導學生,每年都有許多成功考入常春藤等名校。尹永義的兒子曾獲美國高中生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並被包括六所常春藤大學及麻省理工、斯坦福在內的多所頂尖名校錄取,現正就讀於斯坦福,女兒今年也剛進入素有“南方哈佛”之稱的范德堡大學就讀。

張老師和尹博士的答案,總結起來可以歸結為6個點。

1.灌輸

要讓孩子自覺學習樂器,最要緊就是“興趣”二字。那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孩子的興趣是從小、從生活中一點一滴開始的。張瑜建議家長們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開始多放好音樂,在家、在車上都是讓他們對音樂耳濡目染、培養旋律感和節奏感的的好機會。等孩子大一點,父母在孩子聽到電視電影裡的歌曲時,還可以一起哼唱,或鼓勵他們跟著一起動起來。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對音樂從小就有熟悉感,開始上樂器課的時候,才不會覺得陌生。

至於平時放什麼音樂,張瑜認為可以慢慢增加種類。孩子小的時候也許只有兒歌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但現在也有很多質量不錯的兒歌視頻,配上兒童喜歡的動畫,例如YouTube上的Super Simple Songs – Kids Songs頻道;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再加上一些經典流行搖滾歌曲,比如The Beatles的歌曲,以及爵士、古典等等。

“去年很多孩子來上課,都要求說要學彈Bohemian Rhapsody,可見外面的宣傳是有影響效果的。”張瑜舉了去年大熱的皇后樂隊主唱傳記電影《Bohemian Rhapsody》為例,“家長不用等外界的宣傳,平時放點喜歡的歌,自己就可以向孩子宣傳。”

這種讓孩子“耳濡目染”的方式也是尹永義博士推崇的。他在兩個孩子小時候就會常帶他們去音樂會,還會為他們彈奏自己從中國帶來的二胡,讓他們對音樂產生興趣。

2.引導

在啟發興趣的同時,家長還需要有效地引導這樣的興趣。張瑜舉了很多自己和兒子的例子,比如對孩子說“如果你能邊彈邊唱這首你喜歡的歌,是不是很棒”,或是“媽媽喜歡這支曲子,你能不能學會了彈給我聽”。引導的機會和方式有很多,只要能讓孩子將興趣轉化為行動,就是成功。

至於彈奏的曲目,除了一些經典的曲目,剛才提到的兒歌、流行樂等等都可以練習,讓練習的內容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喜好,他們也更有動力。

3.投入

這裡的投入指的是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投入。尹永義說,孩子練習的時候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自己也應該表現出興趣,陪著一起練,而且自己也同時彈奏樂器,帶動小孩。 “很多時候他們學得比大人還快,覺得很自豪,就會練得更積極。”

而作為一名教過無數學生的鋼琴老師,張瑜更是反復強調父母陪伴孩子學習樂器的重要性。她建議在孩子開始學習的一年到兩年裡,家長最好陪著他們上課,回家也陪著練習。

“我見過很多家長來上課,記下筆記,甚至有人用攝像機把整堂課錄下來。”張瑜說,“小孩只能記住課堂上的一部分東西,但家長就可以幫他們記住,回家練習時也就知道應該怎麼練、需要注意的點、以及練習的目標。”

因此,在孩子開始學習一門樂器的最初一兩年,家長需要在課堂內外都全程陪伴;如果父母不會彈奏這門樂器,就可以一起學一起練,讓孩子覺得和爸爸或媽媽一起在進步。而等孩子養成了練習的習慣後,家長就可以不用再時時陪伴了。

4.堅持

練習貴在堅持是肯定的,但怎麼堅持是個問題。不少人覺得,如果孩子今天有時間,練了好幾個小時,之後幾天如果沒空完全不練,那幾個小時的練習也足夠彌補了。

但張瑜並不同意這樣的方式,她認為學樂器需要“細水長流”,每天堅持。即使某一天只能練習15分鐘,也比完全不練要好;或者將時間分拆開來,早上15分鐘,晚上回家後15分鐘,這樣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更靈活。

小孩難免有鬧脾氣的時候。張瑜和尹永義都不建議在這種時候硬碰硬。一些家長相信在孩子有情緒時“退讓”會讓他們“得寸進尺”。但尹永義認為強行要求只會進一步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甚至仇恨樂器,張瑜也說,在孩子表現出強烈反抗時不應該再逼他們,而是允許他們去做其他事,等到他們不哭了,平靜了,再提醒他們,想做的都已經做過了,可以練練琴。

5.鼓勵

鼓勵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是讓他們保持積極性的關鍵因素。張瑜自己就會在5歲兒子偶爾主動練琴以後,主動在他面前對丈夫、或打電話給孩子的姥爺姥姥表揚,還會鼓勵他把新學會的曲子彈給別人聽,讓他意識到主動練琴是一件會讓大家都高興的好事。

而在孩子有不足的時候,張瑜也不建議家長當其他人的面指出來,應該等到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候再說。在指出的時候也要注意說話方式,避免如“你看人家彈得多好”一類的用詞,多用“他們一定花了很多時間練習,你想要像他們彈得一樣好嗎”這樣的語氣。

6.表演

許多人把演出、比賽、考級看作刺激孩子進步的途徑,但其實這也是一個讓他們得到滿足、保持動力的機會。 “安排一些讓他們展現的空間,讓他們能夠show off。”尹博士就曾讓孩子為隔壁一對獨居的老年夫妻舉行“獨奏會”,邀請其他鄰居來欣賞,既是才華展示,也培養了他們為別人、為社區做些什麼的意識。張瑜也會在兒子和朋友聚會的時候鼓勵他和其他會彈琴的孩子都表演一番,互相交流自己會的曲目。

不過,演出或比賽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如果表現不好他們難免會難過,這就需要家長從一開始就為他們擺正心態。 “演奏樂器是一種表演藝術,總是要給別人看的,”張瑜說,“只要讓孩子懂得這一點,他們就會明白演出或比賽都是學習樂器過程中的一部分,拿獎並不是目的。在眾人注視下彈完,已經是一種成就和進步。”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想讓孩子自覺練樂器,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彈奏在孩子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並讓他們知道在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陪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