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上的鄉情——受廣東人追捧的麵食

廣東的氣候不太能生產優質的小麥,《廣東新語》記載“廣東人以面性熱,不以為飯。”於是長久以來,往往都認為廣東人不懂得製作麵食,但由於南北飲食文化的交流和融洽,廣東人對麵食雖有誤解,不過也能偶爾食之的。 “燕客時,乃以孹面索面為羮湯,市中或賣溫淘或冷淘,切成薄片”。而且還有一些創意的麵食:“蘇軾常於博羅溪水,日轉兩輪,舉四杵,以作白面”。

麵食:

如今的人們雖然嚐遍百珍,不過仍會被廣州地道的雲吞面、蝦子撈麵、長壽伊麵或是潮州特色的糖醋面吸引,誰說廣東人不懂食麵?

北方的人們製作麵條時一般是採用擀麵棒,讓木棒在面皮上來回碾動,以這樣的方法增加麵條的筋度。

竹升麵

在民國初期,廣東的製面師傅在北方制面技巧的基礎上,改良了擀麵工具,而且在食材配料方面做了改進,因此形成了一種獨特口味的面種——竹升面。

民國時代的廣州雲吞鋪

竹升面也是銀絲麵的一種,用高筋麵粉、蛋和梘水製作,加入梘水的目的有三個:一是中和轉化糖漿中的酸,防止麵點產生酸味而影響口味、口感;二是使麵點鹼性增大,有利於著色,鹼性越高越易著色;三是梘水與酸進行中和反應產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氣味,促進了麵點的適度膨脹,使口感更加疏鬆又不變形。

梘水是廣式糕點常見的傳統輔料,用草木灰加水煮沸浸泡一日,取上清液而得到鹼性溶液,PH值約為12.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和碳酸鈉。以前是用土法製備植物鹼,現在使用的鹼水已不是草木灰了,而是根據草木灰的成分和原理,用碳酸鉀和碳酸鈉作為主要成分,再輔以碳酸鹽或聚合磷酸鹽,配製而成的鹼性混合物,在功能上與草木灰梘水相同,故仍稱為鹼水。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640
鮮蝦雲吞面

如果僅用碳酸鉀和碳酸鈉配成鹼水,則性質很不穩定,長期貯存時易失效變質。一般都加入10%的磷酸鹽或聚合磷酸鹽,以改良保水性、粘彈性、酸鹼緩衝性及金屬封鎖力。所以在食用麵食時,為了中和鹼性和鹼味,廣東人會佐醋。

竹升面在製作時按傳統的做法和麵,一般只在麵粉中加梘水和蛋,以加鴨蛋的口感最佳,接下來把麵團鋪成長桌子上,先用擀麵杖把麵團擀成兩三厘米厚的面,再用竹竿壓成只有毫米之薄,時間要長達1.5-2小時,在這個過程中,面不僅得到了醒制,而且筋度達到了更高的層次,把麵皮用刀切成麵條即可下鍋煮。竹升面沒有經過蒸煮或者炸,也無須風乾,麵條比較濕潤,只能存放一兩天,越新鮮吃越香。竹升面可適用於湯麵、撈麵、炒麵或類似西式的焗煮方式。

竹升面中最受歡迎的是雲吞面和蝦子撈麵。雲吞是廣東人對餛飩的說法,做法跟餛飩一樣,採用的餛飩皮以竹升面皮最佳,餡料有鮮蝦的,有冬菇豬肉的,如果要達到爽口的程度,就要在餡料中加入少許蝦籽。

三絲炒麵

與北方的湯麵相比,還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在於,廣東湯麵中所運用的湯底,主要由豬骨、雞骨架、大地魚乾、蝦皮等構成,用煤爐熬3-6小時即可成上湯,湯色稍白,口感清爽不油膩,且有濃郁的海鮮味。

不過,一碗好味道的雲吞面,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因素。長期以來,為了適應大批量的生產,面品都是以機器代替人手操作,而如今仍然以手工打製的麵店,已經越來越少。蝦子麵其實也是竹升面的一種,源於廣東人喜歡在吃麵時搭配蝦子,因此在製面時就加入了蝦子,因蝦子麵香味濃郁,適於撈麵的方式烹飪。

伊麵

“伊麵”也叫“長壽伊府面” 、“伊府面”或“長壽麵”,是廣東人壽宴上喜歡的麵食,,相傳為古代一位伊府裡的廚師所創制。在和麵時加入雞蛋,製作成麵餅後經油炸,可以保存相對長的時間,食用時用水煮開,加入佐料即可。伊麵的口感比梘水面更有彈性。

堅記麵店長壽伊府面

糖醋面

還有一種麵食叫做糖醋面,是潮汕的特色食品,糖醋面多以鴨蛋黃製作,最大特點在於此面是以煎炒的方式烹飪的,煎製時火候得當,讓麵條成為金黃色的麵餅,佐以韭黃、糖和醋,有厚重的蛋香而又不油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