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華僑華人實力提升贏自信 融入主流獲尊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 70年來,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發展緊密相連。即日起,中國僑網推出“70年•僑與中國”系列稿件,帶您近距離體會僑與中國的獨特情緣。

從靠“三把刀”打拼世界到職業選擇多元化,從“隱形族群”到積極參政發聲,從被主流社會漠視到贏得尊重肯定,70年間,海外華僑華人整體形象躍升,以更為自信的風采閃耀世界。

老一輩靠“三刀” 新一代當“三師”

與早期華僑華人靠菜刀、剪刀、剃頭刀闖蕩世界不同,近年來,華僑華人在住在國的職業選擇更加多元,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不容小覷。

資料圖:華裔小伙程度被評選為2018年“40位40歲以下精英”。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大量中國人通過留學、投資、探親等方式移居海外。他們多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在住在國突破了上一代華人華僑從事的傳統行業,在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嶄露頭角,從事“三師”(工程師、醫師、會計師)、“三家”(科學家、企業家、發明家)的僑胞越來越多。 “華二代”們也不再拘泥於父輩的行業,在更廣的領域施展抱負。

“得益於重視教育的家庭傳統和生長於海外的背景優勢,’華二代’們流利的雙語溝通能力、出色的專業能力使他們信心大大提高,因而在當地更具競爭優勢。”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如是說。

有數據為證。日本總務省今年公佈的一項報告提到,日本已認定的1.5萬多名高級外國人才當中,有約65%是華裔。英國國家統計局7月公佈的數據則顯示,在英工作的華裔年薪比英國白人高出三成,相差近1萬英鎊。

不再“隱形” 華人參政方興未艾

“不關心公共事務、只顧過自己的小日子”曾是外界對華人族群的印象,甚至人們稱“亞裔”為“啞裔”。隨著自身實力和社會地位提升,華人族群不再沉默,參政的數量和層次均在提高。

資料圖:法國華人 陳文雄

美國第一位華裔部長趙小蘭、法國本土首位華人國會議員陳文雄、巴拿馬總統顧問陳國基、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梁……近年來,有不少傑出華人閃耀在各國政壇,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華人參政更有從“一枝獨秀”到“滿園春色”的發展趨勢。

“在一地謀生,需要找到立足之處。你不關心社會,社會也不會關心你。”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認為,華人轉變態度積極參政,是出於人生目標的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及幫助所在社區的考慮。 “作為少數族裔,華人應當站出來,為爭取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

可喜的是,各國華人參政熱情正持續升溫,信心也越來越足。相信這不僅有助於華人群體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也將促進所在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

從漠視到正視 主流社會為華人貢獻正名

在漫長的移民史中,華人族群為當地社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正視歷史,通過各種方式對華僑華人成就和貢獻予以褒揚。

當地時間5月10日,紀念美國太平洋州際鐵路接軌150週年的“金釘節”在美國鹽湖城舉辦。來自周邊的美國居民以及包括華人華僑在內的嘉賓萬餘人,來到150年前洲際鐵路接軌的地方,紀念這一歷史時刻。

當地時間5月10日,在紀念美國太平洋鐵路接軌150週年的“金釘節”上,主辦方在多個環節向修建鐵路的華工表達敬意。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在致辭中說:華工創造的工程壯舉“完全與今天連接世界的數字革命同樣重要”。

2018年6月,巴西總統簽署法令,將每年的8月15日定為“中國移民日”,以褒揚華僑華人為巴西做出的卓越貢獻。秘魯、哥斯達黎加等國也以設立“秘魯——中國友好日”“華人日”等方式,肯定華僑華人功績。

從漠視到正視,華僑華人贏得主流社會認可和尊重的背後,既源於一代代僑胞的開拓奮進,也與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密不可分。有一個強大的祖(籍)國做後盾,華僑華人在世界舞台將更有底氣,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