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福建老華僑33年堅持回鄉助學 造就中華第一詩村

每年夏天,泉州南安市溪美街道貴峰村都會迎來一位漂洋過海而來的特殊的老人,他就是貴峰村讀詩班創始人王國明。 7月11日,92歲的王國明從印尼回到家鄉貴峰村,親自主持每年一次的貴峰村讀詩班。

眼前這位老者就是貴峰村讀詩班的創始人王國明,今年讀詩班的第33期第1堂課,由王國明老先生親自執教。

他先一字一字的教孩子們怎樣讀,之後將這些字組成一串音符,吟唱出來。

課堂裡的孩子們跟著王國明一起讀詩,抑揚頓挫的吟誦聲與窗外的陣陣蟬鳴交相輝映,非常好聽。

王國明是貴峰人,少年時因生活壓力,遠赴印尼謀生。 1984年,事業有成的王國明回鄉探望,發現村里50歲以下的男女,大多不知平仄、不懂吟誦,從那時起,王國明就開始考慮開辦讀詩班的相關事宜。

說乾就乾。王國明邀請自己的老師洪騰湧一起開班講授詩詞,一個負責教讀音和註釋,一個負責教平仄和誦讀。

王國明說,第一期一個大禮堂300多人,坐得滿滿噹噹的,講話都聽不到了,但是看到人都來的時候,反而感受到一種很大的力量,同學們的鼓勵、家鄉人的鼓勵,鼓勵自己努力教下去,就教到今天。

為了辦好讀詩班,自認為學識不夠的王國明跑遍書店,蒐集唐詩宋詞書籍,翻看典源辭海,查閱大量古典詩詞聲律相關資料,並多方求教、自編教材、自創吟法,最終獨創了200多首吟唱詩詞。

王國明說,備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過去也沒讀過多少書,講起來就很不好意思,好像一個不及格的老師,不過自己很勇敢,一個敢字當頭自己就敢來教。選擇教材,最要緊的是不要跟政治有關係,第二是通俗的、大家經常用的,還有就是新的,有人唱作出來的好的也選。

讀詩班的主要對像是未成年人,因此都在寒暑假的時候舉辦,每期讀詩班舉辦10天,每天學10首詩,從平仄韻律到吟誦方法,10天就可學百首詩。前來學詩的既有稚嫩的孩童,也有聞訊而來的大學生和老人。 10天的課程結束,學員們需參加筆試與吟唱的考試,王國明按名次分別頒發獎狀和獎學金。年年這樣,以獎勵學員們有所收穫。

今年,讀詩班進入第33個年頭。除2003年因非典事件停課外,讀詩班已舉辦33期,教授3000多首詩詞,學員總計1萬多人次,吟誦詩詞成為貴峰村每年夏天的協奏曲。

貴峰村是聞名遐邇的“中華第一詩村”,常年有詩詞愛好者紛沓而至,村民常年受詩詞熏陶,不會作詩也會吟。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王國明所開辦的讀詩班。

王國明讀詩班的開辦,不只吸引各地學者慕名而來,也為貴峰村的家風、學風培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貴峰村六千多人口中,一半人都會吟誦詩詞,1000人以上有大專以上學歷,有博士、教授10多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25人,中國楹聯學會會員22人。

贵峰诗社常务副社长王:

”我是王国明先生的首期学生,三十多年来我就跟着他跑前跑后。我把国明先生这种精神在我们贵峰村弘扬树立了一个叫国明精神,它的内涵是重视文化教育,弘扬精神文明,这就是王国明回来举办读书班的灵魂和精华。

三十多年来,王国明不仅捐资助学生,还曾两次出资赞助全国性的中华诗词会议在南安开办。他花费在家乡诗词文化教育上的投资1000多万元,倾尽了毕生积蓄,然而他却淡然地表示“人生百载如流水,富贵贫穷一阵风”。

“做人要懂得回饋,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不要一直要賺進沒有拿出,是不是,所以我有時候想起做人甚麼事情應該能做到什麼樣就做到什麼樣。”

鄉教承延負我肩

將盡所知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