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養生——這些小方法輕鬆解決脾胃虛弱問題*

最近給大家講了很多關於脾胃的知識,也講了一些關於脾胃虛弱的應對之法,這不就有朋友問我自己是不是脾胃虛弱,我整理以下幾種症狀,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首先脾胃虛弱最大的表現就是:臉色發黃

一個人臉色發黃黯淡究其根本可能是脾虛的原因,這裡的主要表現是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脹或者是大便溏軟等症狀。

臉黃是因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脾主運化水穀,人吃飯喝水以後,就是通過脾胃來吸收其中精華,轉換成氣血,這裡也就是所謂的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但是脾胃一旦出現問題,運化水穀就會失利,氣血就會受到影響,其結果就是臉色變白或者變黃,當我們看到一個人臉色發黃或者發白,基本上都是脾胃虛弱到了一定的程度造成的。

其次就是鼻頭暗淡

我們可以用手摸摸鼻頭,你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要是鼻頭髮紅那多半是脾有熱證,表現就是特別能吃,吃完還特別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情況。

還有一個就是口唇無血色、乾燥,這也是能很好的反應脾胃虛弱的很好的佐證

《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其實講的就是脾胃很好的人,他的嘴唇紅潤、乾濕適度、潤滑有光。反之脾胃不好的人,就會出現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等情況。

還有既然脾胃是運化水濕主要器官,那麼就會與我們的排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正常情況下,若是脾胃運化水穀精微得力,體內水行水道,谷行谷道的​​話,排便都會很正常,但是要是運化水濕不得力,就會導致大腸運動力不足,繼而造成便秘。

還有一種最特殊的情況就是失眠了。

中醫中有種失眠的類型叫做胃不和則坐臥不安。通俗點就是吃飽了撐得難受睡不著覺。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消化吸收,睡覺的時候就會受到影響,睡不著覺。

大家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平時有沒有這種情況.

這裡有幾種緩解症狀養護脾胃的小方法,大家可以來看一下

1.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方法:

平躺在床上,用雙手輕捶自己的腰部(叉腰的位置)兩側5分鐘。敲打的兩側腰部正是身體中很重要的一條經絡——帶脈。敲完後感覺整個腹部有點微微發熱,很舒服。

2.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我們人體最好的健脾胃的藥。

中醫中講到唾液可以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說的就是唾液的好處。

大家可以以舌在口中攪動,兼以上下牙齒相叩,以使口中充滿津液,然後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嚥。吞時要用力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踮足功

“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盪,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方法: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

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爬山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谷氣通於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在繁體字中,山谷的谷寫作“谷”,而穀物的谷寫作“轂”,二者不可混同。

唐代醫家王冰對此的解釋是“谷空虛,脾受納故”。

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爬山不僅能鍛煉筋骨,讓人汗水淋漓,這也是排除體內水濕的良法,同時還能讓人的脾通天地之氣,山谷之氣。

這幾種方法很簡單,也很容易穿插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沒事可以照著嘗試一下,對自己的脾胃做一個簡單的養護,當然,若是已經發現自己的脾胃處於一個非常虛弱的狀態的時候還是要及早的找專業人士諮詢,及早的進行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