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元節 | 一年一歲的牽掛,一朝一夕的追思*

中元節,一般在每年的七月十五,

部分地區是七月十四

金風送爽赴盂蘭,香燭冥錢遍岸灘。

裊裊青煙天接地,人間老少盼平安。

相傳它是中國傳統的鬼節
也是民間祭祖的日子
這一天,民間普遍進行

祭祀鬼魂、祭祖先、薦時食等活動

這一天地宮將打開地獄之門
已故的親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間煙火

這一天,我們與先祖對話
感念終生難忘的哺育之恩
重溫血溶於水的凝重情感
也勾起了我們對已逝親人的追思……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

「中元起源」

中元節,

是佛教、道教與世俗融合而成的節日。

慶賀豐收,酬謝大地

古代中國人對於農事的豐收,

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

把時令佳品供給神靈、祖先品嚐,

感謝神靈和祖先的庇佑,

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稱為“秋嘗”。

先秦時就有秋嘗祭祖的活動。

漢代時,

慶賀豐收、酬謝大地成為例行的節日。

北魏時,始稱“中元”,

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

古時,人們非常重要中元節,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
都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北齊時的《顏氏家訓》,
宋時的《東京夢華錄》、《夢梁錄》,
清時的《帝京歲時紀勝》等書籍中
都提到了中元節或盂蘭盆節。

典籍中記載:
中元節前幾天,市面上就有賣冥器的,
賣時鮮瓜果的,
賣油餅餡餅乳餅豐糕的,
色彩斑斕,叫賣聲不絕於耳。
還有在水面上放燈的習俗,
意為招水中孤鬼來享祭。
兒童們玩著紙紮的荷花燈,
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
到城外去祭墓的,
絡繹不絕,較之清明節尤勝。

「 中元習俗」

祭祖

“七月半”是祭祖的日子。

民間相信,這一天,祖先會返家探望子孫。

“中元節”祭祖時,要請出先人牌位,

恭敬上香,供茶飯,叩拜。

向祖先匯報一年的情況,

並祈求保佑子孫平安幸福。

祭祀土地

我國是農耕文明,為了有好收成,

人們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初秋,在收成時,人們祭祀土地和神靈。

感謝神靈,並祈求來年豐收。

放河燈

放河燈是中元節的重要習俗。
河燈也叫“荷花燈”,放河燈的目的,
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據說,這天,從地府出來的鬼魂
能藉著河燈的光亮,
照亮路途,或回家探親或持燈往生。

焚紙錠

中元節時,
民間用錫箔糊製成銀錠狀的冥錢。
將紙錠焚化給死者,
可供其當錢使用。

送羊節

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
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
這一天,民間流行
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
傳說此風俗與沈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
後來,送活羊演變成了送面羊。

「各地習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即使同在中國,同一個中元節,
不同的地方,其習俗也不一樣。

陝西省

中元節時,
臨潼縣燒紙祭麻姑,
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
有些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
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
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旛”。

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
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
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
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燈時,
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
稱為“度孤”。

浙江省

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
稱之“施食”。
浙東的盂蘭盆會,
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唸經。
天台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春捲。
又有放路燈的習俗,
以六個壯丁為一組,
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
放焰口時,法師向台下擲包子、水果。
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

福建省

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
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
已嫁之女準備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
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
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城鄉必定舉行,
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
即使極貧窮之家,
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

雲南省

騰越人祭祖後焚包,
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
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河北省

泊頭市、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
水果、肉脯、酒、楮錢等
前往祖先墓地祭掃。
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
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
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
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
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
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
俗傳如此可使羊隻增加生產。
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
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
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
上貼一紙條“供××使用”,
或供溺海者的牌位,
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
然後點燃蠟燭,
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
家家吃粗茶淡飯。

「 中元詩詞」

中元節時,詩人們或思念或感傷,
或描寫中元祭禮盛景。

《中元作》
唐·李商隱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台。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中元日觀法事》
唐·盧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
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
壇滴槐花露,香飄柏子風。
羽衣凌縹緲,瑤轂轉虛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習蓼蟲。
青囊如可授,從此訪鴻蒙。

《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
唐·殷堯恭

玄都開秘籙,白石禮先生。
上界秋光靜,中元夜景清。
星辰朝帝處,鸞鶴步虛聲。
玉洞花長發,珠宮月最明。
掃壇天地肅,投簡鬼神驚。
倘賜刀圭藥,還成不死名。

《中元日齋中作》
明·朱曰藩

陶枕單衾障素屏,空齋獨臥雨冥冥。
輞川舊擬施為寺,內史新邀寫得經。
窗竹弄秋偏寂歷,盂蘭乞食信飄零。
年來會得逃禪理,長日沈冥不願醒。

「中元寄語」

涼雨驚秋,深山祭掃,飛螢撲火。

焚香清坐,祭放河燈,祖考魂歸。

夜色如水,紅燭獨臥,月冷西牆。

什麼是離別?

也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生死即是離別

什麼是重逢?

也許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雖然人生歡聚難得,離別常有,
但是希望當人離開這個世界,
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永生;
沒有痛苦、沒有病魔,沒有世間生死輪迴

而活在當下的我們,明白生命何其短暫,
有生之年更應好好珍惜。
珍惜稍縱即逝的年華,珍惜身邊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