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故事——中國這座比巴黎圣母院還牛的建築 竟然藏著這樣一封情書

每一個中國古建築背後

都是一個沉默千年的英雄

有這樣一座古建築,梁思成第一眼見到它時,說: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10萬塊木構件,沒有一顆釘子;20層樓高,屹立千年不倒;這世上,除了它,再沒有第二個了。

應縣木塔,

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的古建築。

但在距今86年前,

梁思成第一眼見到它時,

給遠在千里的林徽因寫信,

發出如此感嘆:

“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梁思成手繪圖

這座木塔,有多讓人震撼?又有怎樣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

它最神奇的地方是

全部以榫卯結構相接,

全塔沒有用一顆釘子,

一群無名工匠用10萬塊木構件,

像搭積木一樣,

全憑技術和經驗築起這座塔,

整座木塔耗盡3000立方米,

2600多噸紅松木料,

相當於20層樓高,

是世界上最高的純木結構建築。

卯榫結合,剛柔相濟,

這種精妙的結構,

有著巨大的耗能減震作用,

確保了67米多高的巨大塔身

屹立千年不倒,

在雷電、地震、戰亂中,

與時間做著一次次偉大的對抗。

梁思成&林徽因

木塔下藏著的一封“情書”

而應縣木塔流傳於世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

這木塔竟然還藏著梁思成的一封情書!

梁思成和林徽因,

一個曠世才子,一個絕代佳人,

二人攜伴而行

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很多古建通過他們的考察,

得到了全國的認識而得到保護。

1932年的梁思成與林徽因

然而由於身體、家庭等各方面原因,

1933年梁思成前往山西應縣,

考察中國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時,

林徽因遺憾未能同行。

儘管相隔兩地,

二人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互訴衷腸,

分享著應縣木塔之旅所帶來的喜悅與幸福:

1933年10月7日,

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第5期,

一篇題為《閒談關於古代建築的一點消息

(外通訊一~四)》的文章,

生動記錄了二人彼時彼刻,

一在北平家中、一在山西應縣木塔下的特殊心境。

梁思成手繪圖

林徽因很有意思,

她在《文藝副刊》用略帶埋怨的口吻,

描述了梁思成對應縣木塔朝思暮想的情景。

為了看一眼木塔的照片,

梁思成想了一個奇招,

寫了一封信《探投山西應縣最高等照相館》,

竟然弄到了一張應縣木塔的照片。

所以林徽因只能哭笑不得地寫到

“我只得笑著說阿彌陀佛,

他所傾心的幸而不是電影明星。 ”

當梁思成一行四人真正到達應縣,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風景震撼到了:

“在鹽鹼地上一個貧窮的城鎮,

城圈裡只有幾百家土房子和幾十棵樹,

這座中國至今僅存的木塔,

就像一個黑色的巨人俯視著城市,

但在它的最上一層的南面,

可以看見一盞燈,

那是900年來日日夜夜點燃的‘萬年燈’。 ”

千年一晃而過,

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唯有它靜穆如初。

震撼之下,梁思成忙著里里外外測繪

在工作之餘仍給未能親臨現場的林徽因,

寄來了一封封家信,

對於這對深愛中國古建築的學者夫妻而言,

毋寧是一封封來自木塔下的情書。

梁思成首先為林徽因描繪了

身臨其境瞻仰木塔的感受,

接下來的日子,

又陸續來信報告工作的進程。

山西應縣木塔測稿之一

測繪工作中發生的險情,

梁思成也以詼諧的口吻加以描述:

山西應縣木塔測稿之二

有趣的是,

更為驚心動魄的畫面,

梁思成並沒有向妻子報告,

可能是怕引起太大的擔心。

梁思成的徒弟莫宗江,

在幾十年後回顧往事依舊記憶猶新:

梁思成拍攝塔剎,左下角為莫宗江

林徽因若是在信中讀到這一幕,

估計真要“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把冒著生命危險工作的經歷藏在心裡,

梁思成選擇用一段雲淡風輕的情節,

結束了木塔情書系列:

林徽因顯然也對梁思成這段

猶如電影蒙太奇一般的結尾深感滿意,

這一生一次的特殊合作,

借用梁思成的話應該也是一次

“愉快得不願忘記那一剎那

人生稀有的幸福時刻”。

如今很多人慕名而去

想去一覽千年木塔的舉世無雙

看那百層塔高聳鳥雀盤旋

琉璃簷邊萬千風鈴流轉

但遺憾的是

木塔一層以上不再對外開放,

遊人只能進入一層參觀,

或在簷下仰望。

因為民國時進行的“大維護”

讓木塔傷筋動骨,

這座木塔已經開始嚴重傾斜了

巍巍佛塔,

如今它存在的每一天就是奇蹟,

我們期盼它依然堅不可摧,

依然能創造奇蹟,

完好地迎接下一個千年。

每一個中國古建築背後

都是一個沉默千年的英雄

不要只留嘆息,

有機會一定要看看!

想獲取更多的信息,請點擊關注金州資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