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史探——150年前美國這條鐵路 由華工血汗築成*

時任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前加州州長的斯坦福高舉銀質大錘,將一顆純金的道釘砸進了鐵軌中——隨著這一聲錘響,太平洋鐵路正式合龍的消息傳遍整個美國,引發無數的歡呼聲。

旅美畫家創作反映鐵路華工主題的油畫《背井離鄉》。

穿越歷史的迴響,時光拂過一個個道釘,來到太平洋鐵路竣工150週年的這一天,也是屬於鐵路華工的紀念日。當我們回顧這一段歷史時,看到的是荒涼險峻的大山脈,和英勇無畏的華工開荒者。

“華工參與了中央太平洋鐵路最困難時期和最艱鉅地段的興建,也是完成鐵路基礎性工程的主力軍。正因為華工的辛勤勞作,太平洋鐵路得以提前7年竣工。”近日,中新社記者專訪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美國鐵路華工研究學者黃安年,打撈美國鐵路華工往事,講述150年前中美人民合作的歷史。

華工用馬車和簡陋工具在鐵路工地運送土石方。

“沒有華工,鐵路不可能提前7年建成”

這個被英國BBC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蹟之一的太平洋鐵路,從1863年開始動工,1869年建成,全長2000英里。西段,即從薩克拉門托到猶他州的普羅蒙特利高地,全長約689英里。

在缺乏現代化機器的年代,逾萬名華工僅憑人力與簡單的工具,開山鑿路,攻克了無數個困難,完成了東西兩條鐵路的會合。

1866年夏,華工在Sailor’s Spur用開挖路基槽的土方墊起溝壑處的路基。

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他的《八十天環遊地球》裡,也提到了這段鐵路修建的意義——如果沒有它,八十天環遊地球的夢想永遠只是夢想而已。

過去,從紐約到舊金山最短也要走6個月。鐵路建成後,只需7天。

而沒有華工們的艱辛付出,太平洋鐵路不可能提前7年建成。

“如果沒有關於試用炸藥知識,並重視炸藥的使用;如果沒有中國人在令人目眩的高空,貼在幾乎垂直的懸崖上乾活;如果沒有中國人用生命闖過了白人難以忍受的艱苦難關,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負責的路段決不會建成。如果建成,時間上也要拖得很久。”R·W·霍華德在《宏偉的鋼鐵線》中,曾這樣寫道。

1867年夏,華工在Heath’s Ravine填埋溝壑,開拓路基。

“能修建萬里長城的民族,當然也能修鐵路”

據史料記載,1865年2月,華工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鐵路建設工地。開始時,對華工的蔑視不光來自白人工人,就連工地的一些負責人也認為華工體力單薄,個子矮小,根本沒能力參加這麼艱苦的工作。最後,鐵路的總承包人克羅科的話一錘定音——能修建萬里長城的民族,當然也能修鐵路。

事實也正是如此。施工中,華工們常以驚人的智慧攻克難關。

1866年秋天,西拉內華達山唐納關施工情景。

1868年,工程延伸到內華達山——積雪和時常發生的雪崩,使得已經通車的地段經常會出現阻斷,火車無法通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工們沿著鐵路在容易發生雪崩的地方修建了近70公里的防雪牆,完全避免了積雪的影響。當地人充滿敬意地把它稱做“內華達山脈的中國長城”。

此外,他們在河谷上方數千英尺的高空,沿著陡峭的花崗岩和險峻的頁岩鋪設鐵軌,若兩側沒有立足之地,華工便懸吊在籃子裡作業。

日鋪設10英里鐵軌記錄終點標誌。

在與東段公司展開築路競賽的最後階段,西段華工還創造了一天鋪軌10英里200英尺(約合16.15公里) 的世界紀錄。

太平洋鐵路對於美國的意義,不亞於萬里長城對中國、對人類文明的意義。修築長城的民族,用自己的勤勞、智慧、血肉之軀,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獻與犧牲,奠起了西方文明進步的基石。

鐵路施工進程中,華工們住在建築工地旁的帳篷裡,而老闆和工程師們住在火車上。

“華工們用生命鋪就了太平洋鐵路”

毫不誇張地說,這條美國現代國家的生命線,是用華工的汗水、智慧與生命建成的。

由於種種原因,具體數據已經難考證。但從一些報導記載中可以看出華工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資料顯示,1870年6月30日,《薩克拉門托報導者》曾登載一篇題為《運送遺骸》的新聞報導,其中發現,從中央太平洋鐵路沿線運來的中國人骸骨總重量約為2萬磅。基於這篇報導的數據,根據成人骨頭重量約佔體重14%這個比例,假設那時中國勞工的平均體重為119磅,2萬磅可換算成1200具骸骨。

華工們用生命鋪就了太平洋鐵路。據學者研究,數以千計的華工因山石爆破、隧道塌方、暴風雪災和其他事故而喪生。這些逝去的華工或埋骨他鄉,再難歸來;或被送回故土,隱於荒山義塚。

美國橫貫鐵路1869年於猶他州接軌,慶典巨幅畫像卻不見華人參與。

“華裔人數之少,與對美國貢獻之大不成比例”

然而,為這條鐵路付出了巨大生命代價的華工,卻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

華工的高強度、高風險勞動和他們所得的待遇是很不相稱的。在鐵路建成舉行的慶祝儀式上,厥功至偉的大部分華工們卻沒有受邀到場,華工更是隻字未被提起。

黃安年介紹,在1869年太平洋鐵路建成後,鐵路華工除很大部分回中國外,有的繼續留在美國西部,或南下、北上、東移,向全美擴散形成若干以唐人街為中心的移民點。 “像種子一樣,紮下根來。”

部分中央太平洋鐵路華工去向

1882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項以特定族裔為目標的歧視性法案。

這項法案頒布的時間,距離華工完成鐵路建設僅相隔13年。

《排華法案》在美國歷時60年之久,通過一代代華人不斷的抗爭,直至1943年才被《麥諾森法案》廢止。但法案廢除後,華人在美國地位並沒有得到明顯提升,華工的功績也並未得到正視。

吉米•卡特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時曾說:“華裔人數之少,與其對這個國家貢獻之大,不成比例。”

新澤西華人聯合總會為華工勒石以銘,上書“無忘異鄉人,感懷華工魂”。

“無忘異鄉人,感懷華工魂”

華工對美國的貢獻值得被永恆紀念。

美國華人一直在四處奔走,挖掘這段歷史。他們呼籲主流社會承認華工貢獻,也讓後代銘記先輩們的血淚經歷。

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2014年5月9日,美國勞工部將鐵路華工列入榮譽紀念堂,紀念他們的卓越貢獻,華工是進入該紀念堂的首批亞裔群體。

2015年8月22日,紀錄片《金山夢-尋找·道釘記憶》在洛杉磯首映。影片全面展示了華工參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的歷史。

2018年5月10日,美國加州迎來首個鐵路華工紀念日。

2017年,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跨越時空的迴響——紀念150年前鐵路建設中的華工”展覽。圖為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珍貴圖片資料。

150年的時光,讓曾經一度被遺忘的歷史記憶,逐漸被喚醒。如今華人地位提升,揚眉吐氣的背後,離不開一代代先輩打拼鋪路。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美國鐵路華工研究學者黃安年表示:“我們紀念這段歷史,了解華人移民美國並逐漸融入的艱辛奮鬥歷程,是為了不忘來路,傳承精神,增強華人的自豪感。 ”

歷史亦照映當下。 “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是一段交流合作的歷史,美國近代的崛起包含著中國移民的辛勤奉獻。一個半世紀前兩國做到的,今天沒有理由不能做得更好。”黃安年說。

“沉默的道釘”向一代代後人證明,這是華工用汗水和鮮血澆灌的奇蹟。

“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在廣東華僑博物館展出

5月10日是美國橫貫大陸鐵路建成150週年紀念日。華工是美國橫貫大陸鐵路西段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主要建設者,完成了這條鐵路最艱險路段的修築。為還原、銘記美國鐵路華工的突出貢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聯合主辦的“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於5月10日在廣東華僑博物館展出。

1869年5月10日,美國橫貫大陸鐵路西線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和東線的聯合太平洋鐵路在猶他州奧格登地區的普羅蒙特里丘陵會師接軌,標誌著美國橫貫大陸鐵路全線貫通,比原計劃工期提前了七年。這條鐵路被譽為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為美國的西部大開發、國家統一及經濟崛起作出了巨大貢獻。超過23000名華工參加了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建設,佔該條鐵路勞工總數的85%,其中大多數來自廣東江門地區。超過1300名華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美國西雅圖出席僑界舉行的歡迎招待會時特別指出,“150年前,數以萬計的華工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參與建設這條橫跨東西部的鐵路。他們拿著簡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嶺和絕壁深谷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血肉之軀鋪就了通往美國西部的戰略大通道,創造了當時的工程奇蹟,帶動了美國西部大開發,成為旅美僑胞奮鬥、進取、奉獻精神的一座豐碑。”

“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指導單位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辦單位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廣東華僑博物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這是三家華僑專題博物館實現資源共享、加強業務合作的首次嘗試。展覽首站在絕大多數鐵路華工的祖籍地廣東舉行,更是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今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舉辦“金色道釘—美國鐵路華工展”,挖掘中美兩國共有共享的歷史資源,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對雙方國家的了解,有助於夯實中美關係民意基礎,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斷添加新動力、注入正能量。

展廳一角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潮流湧動”主要介紹19世紀下半葉廣東江門地區大量勞工赴美形成移民潮的歷史背景。第二部分“工程緣起”簡要介紹美國決定修築橫貫大陸鐵路的主要緣由。第三部分“開路先鋒”全面展示華工修築中央太平洋鐵路的基本歷程和主要貢獻。第四部分“餘緒遺澤”簡要介紹鐵路建成後華工的去向等後續故事。第五部分“褒揚紀念”集中展示中美兩國紀念鐵路華工功績的歷史遺跡及重要活動。展覽共展出160多張圖片、圖表及60多件(套)文物文獻,包括美國太平洋鐵路道釘及鐵路華工所使用的道釘、鎚頭、鐵盂、油燈等珍貴文物,輔以視頻、繪畫等,並設拼圖、製表等青少年社教項目。

美國太平洋鐵路道釘及鐵路華工使用過的鐵鎚

展覽在廣東華僑博物館展至6月10日,隨後到江門、北京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