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文摘——祖國榮耀 我輩扛起

帝國黃昏

飛機已經起飛,舷窗外,落日餘暉中,莫斯科城漸漸遠去。

這次莫斯科出差,抽了一個晚上到紅場轉了轉。紅場在我們這代人的記憶中有著不一樣的意義,這裡曾經是世界的中心,而蘇聯也曾是這個星空下最強大的帝國。這次到俄羅斯出差,所觀所感,就如那個在紅場旁唱蘇聯老歌的老人一樣,落寞,淒涼。曾經的帝國衰弱如斯,只是在出租車小哥身上能夠感覺到戰鬥民族那種倔強、勇猛的氣質,從機場到酒店,被顛得七葷八素的。當年是因為蘇聯的強大,逼著中美放下爭議走到了一起。而今天,中俄開始抱團取暖,滄海桑田,世事難料。

再看看其他帝國。英國,人類歷史上曾經最大的日不落帝國,近期因為脫歐的問題面臨再次解體,可能會龜縮到一個島嶼上。而曾經的法蘭西帝國,積重難返,最近的黃馬甲運動更是雪上填霜,而巴黎圣母院毀於一場大火,是否有什麼天命在其中呢。 1976年毛週朱告別,唐山發生大地震,天命的事情誰能夠講的清楚。美國呢?從最近行為,以及特朗普跟前總統卡特的電話裡面透漏出對被中國超越的焦慮來看,隱隱看到如舷窗外那落日中帝國落寞、不甘的背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二十年巨變

最近在海外出差有一個比較深的感觸,就是中國人的地位悄悄發生了改變。有一次我在倫敦打車,那個來自柬埔寨的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在倫敦,中國人代表著有錢,買了倫敦很多豪宅,而10年前這個殊榮是日本人才有的。當我說起我是華為的,很多外國人都會給我豎起拇指,說華為手機是最好的,西方人總算認識華為了,可能要感謝特朗普先生。上個月在法國尼斯吃飯,鄰桌是尼斯市長一行,當知道我們是華為的,市長夫人很激動的給我們展示了她的Mate20 Pro手機,說這個手機比蘋果強很多,她做了一個很誇張的手勢,說將她的蘋果手機扔了。最近華為P30發布了,在歐洲再次引起了轟動,我已經看到好幾個拍月亮的老外了。看著這個勢頭,我私下認為,此消彼長,如果沒有意外,華為手機今年應該能夠登頂了。可能又會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歐洲人跟我聊華為、聊小米和阿里巴巴,很多人已經認同了中國的崛起​​。

我第一次出國是法國尼斯,那次帶了一箱的方便麵,第一次到西方發達國家,所聞所見讓我震驚和羨慕。那年中國的GDP是1.9萬億美金,世界排名第6 。而那年也是華為首次進入西歐市場。 15年過去了,中國的GDP達到13.6萬億美金,成為全球唯一可以挑戰美國霸主的國家,而華為的規模也增長到1000億美金以上了。華為的長大不是偶然,可能是中國發展的必然,大市場產生大企業,看看騰訊和阿里就明白了。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很可能是華為。

20年前,在我的家鄉,台灣人是有錢人的代名詞,有些年輕漂亮姑娘甚至願意嫁給台灣老人。因為他們很有錢,退休金一個月有一萬多人民幣。而大陸的工資只有幾百塊。我記得鄧公說中國應該要韜光養晦的時候,台灣的GDP佔大陸的40%,其實那時候大陸根本不用韜光,你那麼小,誰看得到你啊。而現在台灣的GDP佔大陸的4%。去年我去了一趟台灣新竹,路過台北,坦率的說對台灣有點失望,彷彿回到了九十年代的中國。一個台灣朋友告訴我,他第一次回浙江老家的時候,浙江非常窮,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沒有看到太多車子,沒有什麼電器。他帶回來的一些小禮品也被親人瘋搶,衣錦還鄉。去年再回來,路過杭州,就好像鄉下人進城了。短短二十年,宛如隔世。

有一次我到澳洲,當地的華人跟我說起澳洲政府,很自豪的說,他們能夠怎麼樣,最終還不是要跟中國搞好關係,要看中國臉色,離開中國他們怎麼能夠行?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澳洲的華人地位和自豪感也增長得很快。我無法理解最近澳大利亞政府為何要那麼積極在中美間站隊,沒有看清楚大勢啊。還有人討論大陸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其實那是沒有意義的,台獨實際已經走入死局。台灣經濟不依賴大陸,經濟必然搞不上去,原地踏步都很困難。但如果經濟依靠大陸,依存度就會越來越高,那還有什麼話語權,怎麼鬧台獨?台灣的命運實際上已經不受自己掌控了,最終由大陸發展狀況決定了。

當今這個世界上能夠制裁中國的只有美國了,但時間窗可能只有10年了。很少會出現小國製裁大國的現象的,市場規模大小決定話語權。中國發展太快了,這二十年中國的改變已經超越了很多人的認知。外國人不認識中國,認為中國還是長袍馬褂,紅頂子,所以做出一些荒謬的決策。很多中國人其實也不認識中國,腦海中還停留在中國百年積弱,遠遠落後西方的記憶裡;還停留在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破壞的創傷的記憶中;還停留在完全沒有法制,遍地貪污腐敗的意識裡。其實中國已經悄悄的改變了,警察不敢打人了,廣州火車站很安全了,深圳再不用滿地的警察巡邏了。貪官越來越隱蔽,也越來越難於躲藏了。這幾天聽聞又一個熟人朋友落馬了,唉,何必呢,風險太大了。商家宰客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大新聞,賣點過期的食品很可能就要上電視了。受點小委屈,女碩士都敢坐到奔馳車上哭鬧,你那麼牛的奔馳公司還不是乖乖的低頭。只有路乾淨了,垃圾就會更顯眼。中國在加速的進步。

科技崛起

最近在網上看到最多的評論是,“哇靠,真的嗎?是我們自己的芯片?”“哇,牛啊,居然是真的”。在美國的擠壓下,最近華為成了網紅。華為被逼放棄低調的做法,逐漸對外公佈一些戰略性技術。這跟我們國家每次閱兵把那些戰略武器拿出來亮亮相的道理是一樣的,傳遞的信號是:我自己有很多先進技術,我有幾萬個專利,我不是好欺負的。華為連續亮出了六大芯片,昇騰、麒麟,鯤鵬,天罡,巴龍,凌霄,大部份是7nm工藝,把我國的芯片設計水平突然提升了最少10年,跟西方走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引起科技界的一片震驚。其實以前只是藏著而已,暴露出來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對於未來科技的佈局,華為是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呈扇形展開。雷軍說研發投入太大不一定有用,說明他還是外行,小米走的是模式創新,不是科技創新。其實不只是華為,大的科技公司都是一樣的。在歐洲能夠看到各大公司在科技高地的密密麻麻的佈局,沒有哪個公司敢落後,因為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參與競爭,才能夠改變未來,才能夠確保企業生存。很多企業在未來的幾年都會逐漸失去競爭的資格。

華為2018年研發投入113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呢,參考下面圖。如果結合研發投資效率,華為的研發力量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很多國家了。更關鍵是這113億美金還全部聚焦在ICT這個很窄的領域。

記得2004年我第一次去歐洲參加3G標準會議,那次是跟中國移動的兩個朋友一起去的,都是第一次出國,點菜都需要打開筆記本查。第一次參加國際會議,語言不行,流程不通,我們幾個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才艱難的度過那幾天。 05年的時候,有一個華為新人,在會場上緊張的要死,但一次次將手舉起來要求發言,雖然手一直在抖,但舉起來的時候很堅決。我就問他:“你害不害怕”。他說:“很緊張,但必鬚髮言,氣勢不能弱了”。也就是那一年,華為張文林當選了3GPP SA2副主席,中國人第一次真正進入了這個遊戲圈子。 10年後,Frank在2015年代表華為當選為3GPP SA2主席,帶領全球科學家來製定4G/5G架構標準,我們總算跨越了從副主席到主席這個鴻溝。 2019年華為Georg Mayer獲得3GPP SA全會主席,再次實現跨越。我還記得中國移動孫韜2015年第一次單選5G架構標準唯一報告人的時候,還是那麼羞澀和不自信,大家對中國人的能力是表示懷疑的。但4年過去了,他帶領項目組按時完成了標準制定工作,贏得了全球67家合作夥伴的支持,這是中國人首次牽頭設計移動網絡的系統架構。而孫韜也成長為頂級的5G標準科學家。

在2004年左右歐洲列強拿著知識產權想將華為趕出歐洲市場,當年在上海軟件園有一層樓,常年接待競爭對手來討論專利授權和維權,不斷有公司來砸場子,我們疲於應付。再後來,是我們帶著幾萬件專利挨家挨戶的去踢館,然後大家都逐漸消停了,競爭對手也一個個消失了。再後來那個最著名的IT大公司開始給華為交專利費了,我們最終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現在大家可以看到華為的專利數多年排名第一,這都是打出來的,專利是科技公司競爭的核保護傘。美國人說5G時代我不用華為的設備,但他們能夠不用華為的5G專利嗎?

只有創新才能夠改變未來,才能夠使中國成為真正強大的國家。我們還有很多短木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世界只有偏執狂,才能夠走得更遠。我看過網上一個視頻,老余在回顧自己華為24 年來的歷程,一度哽咽,稱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還能做得更好。他應該早就財務自由了,這種拼搏實際上是一種信念和情懷。這種對新技術渴望和追求卓越的情懷在華為很多人身上可以看到。我歐洲的主管,老婆孩子都不在身邊,獨自一人,就像唐吉坷德一樣,夢想著改變世界,沒日沒夜。一年裡面拜訪了近500個教授,不斷討論技術,整天想到的就是理論突破和科技夢想。而我在國內的主管告訴我,你不用經常給我匯報,不用寫膠片,全心投到科技創新中去,跟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找到未來,創造未來。對新技術的渴望,讓人感動。

其實不只是華為,中國有很多讓人感動的科技公司。我曾經問一個領導,你知道阿里巴巴的市值是愛立信的十倍嗎?他表示不相信,查過感覺很吃驚。我在2000年的時候做過一個選擇,選擇了華為,而沒有去阿里巴巴,那時候的阿里巴巴還是一個不太靠譜的小公司,人數不到100人。現在呢,如果算上阿里雲、菜鳥網和螞蟻金服,市值應該要超過8000千億美金,完全可以去挑戰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小米也是一個偉大的公司,雷總的“七字真訣”道盡了當今互聯網體驗和口碑為王的真諦,我自己也是一個米粉,經常去小米網站上淘點好玩的東西。如果不是出了華為余承東,我相信小米可能會走得更遠,“既生亮何生瑜啊!”加上騰訊、中國移動等一系列中國科技公司的崛起,才真正引起美國的擔憂。這兩年的科技獨角獸數量上,中國已經能夠跟美國能夠抗衡了,中國不再是一個靠賣廉價商品的國家了。

那條大河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過去的40年,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冷戰到單極社會,到今天中美爭霸。中國從點蠟燭和煤油燈到今天全面現代化。雖然中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西方人眼裡,可能還是那些來自農村的暴發戶,沒有獲得真正的尊重。未來10到20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最關鍵的時間。幾代人共同努力,有可能使我們在有生之年看到盛唐才有的狀況,萬國來朝,天下太平,國富民強。祖國榮耀,我輩扛起。寫到這時候我想起朋友薛凱文章裡面寫的一段話,我在這裡引用一下。

 “2016年底,台灣作家龍應台在香港大學做了一個主題叫《一個時代,一首歌》的講座,在互動環節,龍應台請聽眾起來說一首自己印象最深的歌曲,香港浸會大學的副校長周偉立博士站起來說了一個歌名,龍應台顯然對這首歌不是那麼熟悉,於是她問“頭一句是什麼? ”,周博士於是哼唱了一句,這一句竟然引起了全場的合唱。這首歌的第一句是這樣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在香港聽到全場上千學人合唱“一條大河”,讓龍應台尷尬且出乎意料。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自己的大河,可能叫長江,可能叫珠江,或者黑龍江,這些大河一條一條,她們匯集在一起叫“我的祖國”。

這首歌不叫《一條大河》,叫《我的祖國》”

作者:  黃華 摘自「黃華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