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文摘——標籤寫著“中國製造” 但錢被美國人拿走了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1日刊登了題為《中國製造:你支付的錢多數都流向美國工人和企業,儘管標籤上寫著別的內容》的文章,作者為安德魯·範達姆,文章摘編如下:

根據舊金山儲備銀行發布的一份新分析報告,平均來說,你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所支付的錢款中,大約56%流向了美國公司和員工。

文章稱,規則雖很複雜,但大體上說,“中國製造”不過是商品在中國的工廠組裝罷了。它的零件、設計、營銷和配送可能來自任何地方——而“任何地方”通常是美國。

中國是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一些美國公司從中國進口商品,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商品價格較低,零售時加價幅度比較大。這意味著,消費者購買這些商品所支付的款項,更多是流入了這些公司,也間接地流到了它們的員工身上。

進口的商品和服務在美國消費市場中所佔比例比你想像的要小得多。舊金山儲備銀行的研究員加利娜·黑爾、費爾南達·尼奇歐和多麗絲·威爾遜以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巴特·霍拜恩發現,每100美元中,只有10.7美元流向海外。這個數字15年來一直未變。

美國消費市場中的商品,大約11%是進口的。儘管中國崛起,但這個數字15年來一直保持穩定。該報告稱,中國製造在美國商品中的份額日益增大,與此同時,日本商品的份額——而不是美國生產商的份額——在不斷減少。

由於這些經濟學家重點研究的是消費者,他們的研究沒有涵蓋政府或企業開支的影響,譬如進口工廠設備。

▲資料圖片:工人在汽車生產車間工作。

文章介紹了在美國哪些因素構成商品價值。

零售成本和漲價空間:零售商喜歡來自中國的商品,這是因為零售商通常可以對它們大幅加價。

設計:蘋果公司把它的產品標記為“加州蘋果公司設計,在中國組裝”。這類話並不常見,然而其中的工作流程卻很常見。生產蘋果手機及其他消費品所需的高薪設計、研發工作,通常還是在諸如加州的丘珀蒂諾等一些城市。

生產:美國工廠的生產率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它們的一些產品被運往像中國這樣的一些地方,在中國組裝後成為“中國製造”的商品。

營銷:國外企業為了在美國營銷,通常在美國媒體和技術公司購買廣告位。

物流配送:與營銷一樣,在把產品配送給美國零售商的過程中,很難撇開當地物流業,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