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印記—— 東里鎮 :勇於拼搏的紅頭船之鄉

東里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全鎮總面積35.82平方公里。鎮上的樟林古港曾是清代的“海上門戶”,康熙年間,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有所鬆動,東里人開始造船出海,前往南洋僑居經商。從清朝中葉開始,直到民國年間,有數以百萬計的潮汕人從這裡出發,遠赴海外,如今旅外僑胞有7萬多人,是著名的僑鄉之一。東里鎮還曾是名揚海外的“通江總匯”之地,商貿十分發達,逐步發展為鄰近區域的商品貿易集散地,素有“百載商埠”的美譽。

1.南盛里

南盛里俗名叫布袋圍,是樟林古港出海口的沖積地帶,四面環水,因地形似布袋而得名。南盛里是由旅新加坡僑胞藍金生於1900年投巨資興建,1917年竣工的頗具規模的民宅群,總佔地80多畝,有671間房屋。南盛里既是潮汕傳統民宅群建築的精華,也是近現代建築文化的輝煌典範,在《記住鄉愁》節目中,就為大家講述了它的修建者——藍金生的故事……

清光緒元年,16歲的藍金生帶著母親給他的竹籃離開了東里,竹籃裡面放的是家鄉的甜粿和換洗的衣裳,經過一個多月的航程,藍金生終於抵達新加坡。當時的藍金生身材瘦小,像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奔走半個多月,沒有人肯僱用他。後來通過東里鄉親的介紹,他才去一座荒島幹起了雜工。

那時,新加坡周圍散落著許多荒蕪的小島,一些下南洋的中國人在島上墾荒,種植水稻、甘蔗。勞作之餘,他們常常談起家鄉的雜貨和醃菜。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藍金生髮現了商機,他看到許多潮汕人聚居的地方,日用品比較缺乏,於是他就開始販賣小商品。

在販賣雜貨時,藍金生看到港口停泊的遠洋大船需要小船接駁,把貨物運進內河碼頭,於是他就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了一條小貨船,才能把大船上卸下的貨物運送到新加坡河。

憑著東里人的精明和拼搏精神,藍金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在新加坡投資了電訊、建材、造船、航運、房地產,還買下一塊地皮建造商業中心,對當時的新加坡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新加坡依然有條商業街叫“金生街”,以此來紀念這位來自中國的拓荒者。

創下巨大家業的藍金生,沒有忘記母親的囑託,他用了17年的時間,在家鄉修建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宅院。藍金生不僅用祖宅的形制勉勵後人勇於進取,還在祠堂的正廳擺放上他闖蕩南洋時用的舊竹籃,時刻提醒後世子孫銘記祖先創業時的艱難和奮勇拼搏的精神。

2.樟林古港河景觀紅頭船

紅頭船稱謂的由來起源於清雍正元年,朝廷規定各省出海商船、漁船,自船頭起至鹿耳梁止,大桅上截一半,各用不同顏色的油漆進行區別,以便管理。 “廣東用紅油漆飾,青色鉤字”,故稱“紅頭船”。當時樟林古港的吞吐量十分巨大,整個港口停滿了紅頭船,所以樟林港也被稱為“紅頭船的故鄉”。

據史料記載,紅頭船船長25米,三桅,中間船桅高16米,船體最寬處7.2米,做二層設計。如今,紅頭船鋪設有夜間亮化燈光,成為了古港新的標誌性景觀。

在東里鎮的南畔洲村,隱居著一個以蟻為姓的家族,這個在百家姓當中沒有記載的姓氏,走出了一位錚錚鐵骨的華僑首領——蟻光炎,《記住鄉愁》節目中就為大家講述了他的傳奇故事……

1896年,17歲的蟻光炎離開家鄉,先後去了越南、泰國打拼,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商業眼光,到了20世紀30年代,他已經成為聞名的華僑巨商。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遠在泰國的蟻光炎決定與祖國共進退,他不僅命令自己名下的輪船公司拒絕為日商駁運貨物、商行停售日本大米,還以泰國華僑總商會主席的身份向全體華僑發出號召,要大家共同抗日。

為了給前線送上抗戰物資,蟻光炎決定親自返回中國。親朋好友聞訊紛紛勸阻,讓他三思而行。但蟻光炎並未退縮,在他看來抗日救國是自己的責任所在,為了大義他義無反顧。

1939年5月,蟻光炎從香港乘一艘小船,悄悄在廣東惠陽的漁港登陸,來到前線慰問抗日戰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日軍發動突然襲擊,佔領了距東里僅有50公里的汕頭。

汕頭的失守,讓蟻光炎意識到抗戰物資轉運到內地可能會有困難,他便出資在靠近緬甸的佛海購買了土地,當作抗戰物資的轉運站。

蟻光炎的抗戰活動,引起日偽機構的注意,他們派人上門引誘蟻光炎,告訴他,只要停止抗日活動,與日軍合作,將來就能享受高官厚祿。但蟻光炎卻嚴詞拒絕說:“我一生只做正義的事,不要不義之財!”。日偽特務見利誘不成又改為威脅,蟻光炎仍然不為所動。 1939年11月21日,日偽特務對蟻光炎下了毒手。

故鄉的人們為了懷念這位英勇殉國的勇士,在家鄉的桑浦山上修建起一座紀念亭,亭前安放著蟻光炎的漢白玉雕像,而蟻光炎震撼人心的故事至今仍被世人傳頌……

澄海燈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中華燈謎藝術的組成部分,澄海燈謎同樣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體裁結構包括謎面、謎目、謎底。同時,澄海燈謎在發展過程中,與獨特的潮汕文化相結合後,形成了顯著的地方特色。

其中,在猜謎形式上,澄海燈謎至今仍保存南宋臨安“司鼓引猜”的猜謎形式,這種形式最大的好處是用鼓聲引導猜者,三聲響鼓之後,猜謎人按照謎箋報謎號、謎面和謎目,猜中以後還要解釋。澄海燈謎已成為節假日不可或缺的文化項目。

1.東里豬腳飯

豬腳飯最初起源於東里的街邊大眾食品——半碗疊,即在盛有半碗米飯的碗中疊上一、二塊用東里傳統鹵水手藝滷製的豬腳供顧客食用。

選料方面,店家特選皮白渾圓的豬後腳,有利於久熬而肉不散。將豬後腳用刀破瓣,再每隔1厘米橫砍一刀至骨斷皮連。豬腳的滷製過程是在陳年老滷湯的基礎上,酌量加入上好的醬油、冰糖、八角、豆寇、丁香、香菇、大蒜頭等原料,猛火煮開後放入豬腳,半個小時後改為小火熬煮,約3個多小時整個豬腳香汁滲透、皮肉軟爛,即可熄火。待鹵湯涼卻後撈去上層凝結之豬油,然後裝入砂鍋,一般每個砂鍋裝4隻豬腳,再用保鮮膜覆蓋砂鍋口後置於冰櫃冷藏結凍即成。

東里豬腳飯入口軟爛無渣、肥而不膩、香氣四溢,深受當地人喜愛。

2.豬頭粽

澄海豬頭粽是潮汕著名的土特產之一,歷史悠久,馳譽中外。製作豬頭粽有一套精湛的傳統工藝,必須選用新鮮豬肉為原料,要瘦肥搭配適度,而後加進魚露、醬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種香料作調味品。再用豆腐膜包裹起來,置於一個特製的木規之中,外加以比例適當的重物壓榨,擠出其中的豬油和水份,方可開規。

經過精工配製而成的豬頭粽,切開後呈赤棕色間灰白點,表面油潤有光澤,肉質不鬆也不黏,既韌又脆;入口不咸不淡,甘飴香醇,是潮汕人早餐或飲啤酒的最佳佐料,也是冷盤菜中最常見的一種美味。

3.樟林鼠曲粿

樟林鼠曲粿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藥稱白頭翁)的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制成糕皮;接著再將糕皮分成小塊,捏成圓餅,裡麵包上餡料,有甜、咸、雙烹幾種。甜餡為烏豆沙或綠豆沙;咸餡是用糯米飯加上香菇、蝦米、肉丁等料混為一體;雙烹則是一半為甜一半為咸。包製後,放入木模壓印,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吃時可再蒸熱或油煎,入口有軟香、甜潤之感,別具風味。

遊客來到東里鎮可以根據行程做入住計劃,火車站附近有乾淨舒適的酒店,交通便利且設施齊全,在一天的忙碌後遊客可以在酒店盡情地享受各種體育和休閒設施。除了酒店,遊客還可以入住具有特色的農家樂,充分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