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在這種微信群裡的趕緊退 有人已因此被遣返

現如今,微信用得實在太普遍了。

很多時候,第一次見的人連名字還沒問清楚,就先加了微信好友。

好友一多,被人拉進去也好,一時興起建的也罷,反正,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自己已身在一堆五花八門的微信群裡。

很多人想著:
“就那麼放著吧,
反正也不礙事兒。

平時看個熱鬧,
了解了解群里人都是乾啥的,
哪天真用到也挺方便。 ”

今天就要提醒您:
這種想法要!不!得!

有些群必須儘早退,
否則,
很可能因此
給自己惹一身麻煩!

群聊”買買買”涉職業代購,遣返!

2017年聖誕節,上海孫小姐計劃前往澳大利亞悉尼度假。向公司遞假條、訂往返機票、訂沿途酒店……一切都被她落實得井井有條。

按捺不住心中欣喜,孫小姐向很多朋友透露了本次行程。熱心腸的她還告訴大家:“有啥需要幫買的儘管說,我人肉給你們都背回來!”

事實上,這不是孫小姐第一次幫人代購了。此前去日本韓國,她也曾大包小包買回很多東西。所以,當朋友們得知她又要出發,各種需求便一湧而上。

“幫我帶兩罐叉叉牌的奶粉”

“那邊叉叉牌靴子比國內便宜不少吧?
給我來一雙。 ”

“我要一隻叉叉牌叉叉款手包!”

要說用微信群溝通真是方便:訴求集中,要求清晰,該買啥一目了然。等到了地方開始購物,一不會記混,二不會錯漏。

誰知這一下,
方便了自己,
也方便了海關。

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後,孫小姐終於落地悉尼。結果入境時,例行檢查隨身物品,手機裡這個微信群,成功引起了海關注意——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孫小姐被當即遣返。

原來,孫小姐持有的是旅行簽證,聊天記錄中,卻有很多人要求她代購澳洲保健品、護膚品、雪地靴、奶粉、甚至奢侈品。

按照當地法律,持旅行簽證者絕不允許從事經營和打工等活動。而澳大利亞海關只要懷疑當事人違法,就有權禁止其入境。

於是,連機場都沒出,孫小姐就這麼成了“被遣返者”,原路返回了……

群聊美食涉嫌經營私廚,遣返!

身在海外,有時就想吃那一口地道的家鄉風味。因此,為了祭自己的五臟廟,不少華人練就了十八般武藝,煎炸燉煮樣樣精通。

每次做了拿手菜,便叫上朋友一起大快朵頤。一來二去,吃貨推薦吃貨,大家就有了固定的微信群。

美國休斯敦就有這麼一群留學生,將近30個人,都熱愛甜品製作。課業之餘,他們常聚在一起動手創作,每次將原料化作美味,都樂在其中。

日子久了,這份心靈手巧開始在同學圈小有名氣。大家得知他們又做了甜品,便會求了來吃。當然,也不會白吃,總要把成本錢拿給人家才好。

一拉二,二拉三。他們的微信群日益“火爆”。當地一家中餐館老闆得知後,感覺自己被搶了生意,便混入微信群“下單”,接著向移民局舉報。

沒什麼好說的!留學生並非持工作簽證,微信群內一條條聊天記錄都顯示,他們在從事“供貨”“收款”的行為。

多位被移民局帶走,悉數遣返。其中甚至不乏即將畢業,已經拿到OPT的人。

事實上,“私廚”對於大部分生活在海外的華人而言,並不陌生。除了留學生愛做做小菜、甜品,很多已定居的華僑華人也熱衷於類似的事。

比如退了休的老年人,他們移民後人生地不熟,無所事事,所幸做了一手好菜,包餃子,捏包子都不在話下,既能打發時間,還能補貼家用。

正為生計打拼的中青年們懷念“家的味道”,很樂於進這種微信群:

又好吃,又方便,鍋包肉和大餛飩可以隨時訂!關鍵是,價格也比當地餐廳實惠多了。

但其實,這類行為是當地衛生部門重點打擊的對象。必須承認,出售未經監管的食物,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的行為。

小僑在此敬告海外“吃貨”:微信群裡,分享美食菜譜可以;炫下廚藝沒毛病;召喚好友約餐飯也無可厚非。

一旦涉及“預訂”“送貨”“收​​款”什麼的,還是能免則免吧!

群友聊天涉淫穢色情,遣返!

高先生已經在加拿大僑居多年。

2017年夏天,從中國返回加拿大,在海關處做循例檢查時,一向沒出過問題的他,居然被海關收了手機,關進“小黑屋”。

這一關,關得他一頭霧水。

常年來往於兩國之間,違禁品也好、注意事項也罷,他都爛熟於心;自己也向來不做踩紅線的事,這是敢拍胸脯保證的!怎麼就被關起來了?

這邊,高先生還沒想明白原因;另一邊,海關連警察都叫來了。

海關告訴警察,“這位先生手機中發現了疑似淫穢視頻,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可能在境內從事不法活動……”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高先生拿過手機才發現,所謂的“犯罪證據”來自群聊內容。

這個群不是高先生建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朋友拖進去。因為總響個不停,高先生設置了消息免打擾,沒逐條看過群友發了什麼。

解釋得口乾舌燥,加拿大警方終於認定,高先生沒有沒構成犯罪。

但海關卻堅持撤銷他的簽證。加拿大一大攤子本該正常維繼的生活啊,可怎麼辦?不容他想,高先生已被送上遣返的飛機。

輕信群內朋友,被騙損失慘重

海外朋友微信群都不少。

很多群動輒就是上百人。裡面有律師,會計師,做房產中介的,開餐館的,搞旅遊的,賣車的。

在這些群裡,大部分人都是被朋友拉進來的。群友之間,有的人很熟,但絕大多數都只是“朋友的朋友”,互相不認識。

華人曾小姐就有這樣一個微信群。群裡面,曾小姐認識的朋友G常發一些“八折代訂Airbnb”的小廣告。起初她沒在意,直到有一天她有朋友從中國來玩,要她幫忙訂高端華人區豪宅住幾天,她才想到G。

G表示,他只是幫朋友發廣告,本身不做Airbnb生意,讓曾小姐直接按照廣告上的方式聯絡。

曾小姐照做,果然以優惠價訂到了房間,訂好後還去實地看過。曾內心暗喜,覺得有熟人幫忙,真是太幸運了。

誰知,幾天后,曾小姐忽然收到電話,被通知已退房。

曾小姐當時就蒙了。查了一大圈才發現,是G介紹的代辦者做了手腳。她想聯繫這位代辦者,對方卻已將她拉入黑名單。

氣憤之下,曾小姐找到G。 G坦言,他和代訂者其實不熟,代辦者在另外的微信群加了他,問他願不願意幫忙發廣告,每個月給G100元報酬。 G覺得這是舉手之勞,就答應了。

大家來看看:對曾小姐而言,她在現實生活中見過G,覺得G真實可靠,才沒有對G發的廣告產生戒心;

G呢,也是被朋友拖進另一個微信群,相信“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輕易答應了騙子的請求,成了幫兇。

最終,曾小姐和G,都成了“熟人”的受害者。

看完這些,
您還覺得一些群聊“可有可無”嗎?
馬上把本篇轉給家人!

就現在,
立刻進行清理,
退出無關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