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常識 – 美國保險公司是否會倒閉?

很多客戶常常會問:“保險公司可靠嗎?會不會倒閉?如果倒閉了怎麼辦?”也有些人問,“保險公司的保單和合同會不會賴帳不算數?”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幾乎每個人都對保險公司有疑問,擔心它們倒閉或不履行合同。消費者有這些疑問是很正常的,今天小編就這些問題為讀者做相關的解釋。

在美國有些獨立的機構對保險公司的財務實力和理賠能力進行評估和打分,可以作為消費者的參考。最大的3家信譽評估機構是Stand & Poor標準普爾,Moody’s穆迪和Fitch惠譽,被稱為Big3,前2家都是完全的美國公司,Fitch曾經部分有英國股份,但現在也完全是美資公司。它們根據公司的資產負債、過往歷史、今後展望等因素來評估公司的還債能力和理賠能力,再分別打分,分別以字母A、B、C、D (Moody’s 只到C)來代表,每一個字母代表一個等級。

A代表風險較小,B表示有一定風險,而C則意味著風險極大、D則是已經破產。每一個等級裡再細分,如AAA到A-又分了七檔,B則分了9檔。如果拿到最高級的AAA,一般認為沒有風險或風險極低。一般任為如果該保險公司獲得了A級評分,則比較可靠,不容易倒閉;如果該公司的評分在BB或以上,則表示有些風險,要謹慎行事,B或B-的公司則最好不要碰,C或D則更要躲的遠遠的。

除了評估一家一家公司外,這3家評估機構也評估各國政府的國債,他們的威力巨大,每次調整都能影響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場。

在金融危機後,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敢誇口自己一定不會倒,即使它敢這麼說,也沒人相信,畢竟有100多年曆史的華爾街金融翹楚雷曼兄弟說倒就倒了。但稍加分析就會得知,保險公司比銀行更可靠、更不容易倒閉。在銀行存錢,一有風吹草動人們就想把銀行的存款提出來,這就形成擠兌。如果擠兌成風,超過銀行的應急儲備,銀行就會倒閉,因為銀行吸納你的存款,除了少部分留著日常流動,滿足聯儲會的要求外,大部分是用於比較長期的投資,如房屋貸款、工商貸款等,這些投資都有一定的期限,不能隨時抽出來。所以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擠兌,銀行只有倒閉,由聯儲會接管。

但保險公司就不一樣。保險公司主要產品有人壽保險、年金、長期護理保險等,這些產品都沒法擠兌。你買了100萬人壽保險,人不死保險公司不會賠50萬;中途取消保險,通常會有很大損失,不適合以短線投資為目的購買。絕大部分年金也有若干年不等的surrender period(退保期),不到期如果取消合同,會有surrender charge(退保費用)。買了長期護理保險或傷殘收入保險,也沒辦法把保單退掉,把錢拿回來。

所以,幾乎沒有向保險公司擠兌的現象,零星的理賠對保險公司無傷筋骨,因為死亡概率是穩定、且逐步下降的,保險公司按規定必須保留最少25%的現金應對理賠之需。而取消保險或年金受損失的只是客戶,保險公司無所謂。導致保險公司倒閉的最大可能是投資失敗,2008年AIG(友邦)接近倒閉,不是旗下的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不佳,而是投資部門押寶次貸失誤—AIG所經營的CDS產品為住房抵押貸款債券(CDOS)提供信用擔保合約淨損失78億美元,連帶影響到整個AIG,最後靠政府救助而度過難關。

當然不容易倒並不意味著一定不會倒,為減少和避免保險公司倒閉給客戶帶來的損失,給社會帶來的衝擊,政府監管機構要求所有的保險公司必須參加再保險(re-insurance) ,用買再保險所繳的保費在每一個州建立一個擔保基金(Guarantee fund)。如果某保險公司要倒閉了,再保險機構會指定另外一家保險公司接管,由擔保基金負責擔保。

有人問為什麼不是FDIC擔保,這就牽涉到銀行和保險業的監管權限。銀行主要由聯邦兼管,所以銀行的保險叫FDIC,其全稱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主要是給銀行存款提供擔保。 FDIC不是免費午餐,銀行也是要交保費才能得到FDIC的擔保,前幾年因銀行倒閉大增,FDIC的資金不足,而大漲銀行保費。與銀行不同,保險公司主要受州法管制,形式上沒有全國性(聯邦)的監管機構,它的擔保機構也不叫聯邦再保險,而是由各個州管理自己的擔保基金。只要保險公司在某一個州出售保單就要向這個州去買再保險,用買再保險的錢建立各個州的擔保基金。

綜上所述,從安全性來講,保險公司無疑比銀行更可靠,保險公司倒閉的風險很小,而且有再保險的擔保,所以並不用太擔心它們會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