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美國政治的商業大佬發話稱堅決反對對華貿易戰

金州資訊據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迄今不願退出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但隨著反對貿易戰的保守派美國億萬富翁科赫兄弟所施加的政治影響,這種局面有可能會改變。


科赫兄弟

科赫兄弟是美國共和黨著名遊說組織“繁榮美國”的主管,而這個組織只是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的科赫帝國的一部分。科赫兄弟稱對華商品加徵關稅只會傷害美國的消費者,並有可能抵消去年12月份通過的共和黨減稅法案的積極影響。

“我們自始至終都強調,提徵關稅和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糟糕的主意。”“繁榮美國”的總裁蒂姆菲利普斯週五在接受采訪時說。 “這個稅無形之中是加在了美國消費者身上,因為他們購買的很多產品的成本會更高,並且在被傷害的國家在採取報復行動時會傷害到美國的產業。”

“繁榮美國”組織也直接向美國白宮表達了他們的關切。

據了解,全球最大的私營企業科赫工業公司的掌門人領導人查爾斯科赫和大衛科赫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科赫帝國支持的政治派別是川普去年簽署的稅收改革法案中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該組織一直在遊說改變稅法將導致全國各地的經濟增長的觀點。

然而,科赫支持的政治團體擔心,貿易戰造成的連鎖反應可能會抵消稅收改革的勝利。

該組織與白宮私下圍繞提徵關稅問題進行了會談。但迄今為止,雙方未能在政府的貿易政策上達成一致。

“繁榮美國”的總裁蒂姆菲利普斯稱,“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對話,我們與白宮的經濟政策團隊有良好的溝通渠道,他們已經解釋了他們這麼做的理由,我們表示強烈反對。”

深度解讀川普的“套路”

“儘管中美兩國發生貿易紛爭,習主席跟我永遠是好朋友。我們兩國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8日晚,川普最新的推特這樣寫。一會兒殺氣騰騰,一會兒橫生指責,一會兒又打個巴掌揉三揉,川普的推特真的可以看作是情緒轉化的範本。

不過,問題都是可以研究的。

一以貫之

假期前後,有不少人在群裡發一個小視頻,內容是1988年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對時年42歲的川普的一段採訪視頻。整整30年前,當時的老川還是中川,但髮型已經基本固定下來。

之所以大家都在轉發這個視頻,是因為人們驚訝地看到,30年前,川普對美國外交政策、對美國政客的批評中,已有許多觀點與今日驚人地類似。

其實,在這段視頻前一年,1987年,41歲的川普在連線CNN、接受名記者Larry King的採訪時也是類似的觀點,只不過那一次他反复在強調,美國通過當下的世界貿易體系,“每年都在損失2000億美元”,“很虧”。

從這個角度看,川普對於國際形勢的看法倒是30年來“一以貫之”。其上台後的諸多手段,倒像是在踐行著30年前就已成型的世界觀、外交政策觀——只不過當下他眼中的“挑戰者”、“不公平貿易者”,從日本變成了中國。

這個視頻也給我們一些啟發意義。

在沒有當上總統之前,川普是一個成功的地產商,同時也是一名暢銷書作者。他的《The Art Of The Deal》,曾經數十次登上《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榜。這本書的中譯本有很多名字,“交易的藝術”,“做生意的藝術”,以及“川普自傳:從商人到總統的成功之道”,等等。這本書也是在上述兩個視頻那個年代寫就的,當時川普剛過完40歲生日。

既然30年前的川普已經形成了一些今日得以實踐的“政觀”,那麼他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本書中,尋得他當下依然在踐行的“交易觀”、“叫價法”、“商戰守則”。

知己知彼。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這種梳理大約也是有益的。

計算與強硬

40歲時的川普比較謙虛。當然,在書中提到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經典案例。

他時刻把自己稱為在紐約“市郊”長大的孩子,記得自己剛入行時手裡只有20萬美元,第一次跟Tiffany的老闆談生意讓他覺得自己真的沒見過大世面,而他的父親則是一名給窮人造廉價房起家的普通地產商。

但從今天看,如書中所言,他繼承了父親的一些特質:精於計算、遇事強硬。

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認為其他國家佔了美國便宜,直言不諱地向軍事盟友和貿易夥伴要錢、要彌補逆差,可以看作是這種作風從商場到政界的延續。在書中,40歲的川普這樣說——

“我父親知道這行的所有價格,沒有人騙得了他。”

“我從不亂花錢,從父親那兒我學到了積少成多的道理,每一分錢都是有價值的,它們積聚起來就是財富。直到今天, 如果我覺得承包商跟我要價過高,我都會直言不諱地提出來,哪怕是為了5000或1萬美元。有人不理解,問我:何必為了這些小錢斤斤計較呢?我的答案是,如果哪天我不能拿起電話,花25美分的電話費講下1萬美金的價錢,我就該破產了。”

這種強硬和好鬥來自於每一次與人的交鋒,以及勝利。交鋒對象,包括政府,包括下游商人、幹活兒的工人、租客、律師、以及生意夥伴、對手、媒體——“我從父親那裡學到,棘手的生意要強硬”。

有一次,他的承包商想要在原來要價的基礎上索取額外報酬。川普直接打電話,“別跟我說這些沒用的,把活兒給我干好,立馬走人。你聽著,你提的這些額外報酬簡直就是在宰我。有事直接聯繫我,如果你再敢玩花樣,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同樣是這座大廈,對付工人,他則軟硬兼施,強硬不行就“利誘”——

“川普公司以後會有很多活讓你們做,這一點任何其他一家公司都辦不到,別人破產的樓我都會接手重建,所以把這次活干好,以後還有很多機會。”

他評價自己是“基本來說,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誰對我好,我也對他們好”。 “但是,如果有人對我態度惡劣,或者不公平,甚至想利用我,我的原則就是有力反擊”。他堅信,雖然這一過程可能有風險,可能疏遠某些人,但是“事情到最後都會出現轉機。”

如果對照今日川普在軍費、關稅、貿易等事上,對歐盟、對亞洲盟友、對北美、南美的“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的手法,就會發現這一手法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對象從具體的人變成了國家。有的服軟了,有的疏遠了,但總體都在他的利益框架之下。

國際政治這個舞台,看上去就像是川普對紐約地產市場的看法:“跟你打交道的,都是業界最厲害的人物。幸運的是,我願意跟他們打交道,跟他們鬥智斗勇,然後打敗他們。”

要价与牵制

在商业谈判、营销自己和项目上,川普也有自己的交易原则。

作为商人,他擅长“追涨杀跌”。

比如买海湖庄园。这座别墅也是他招待习近平主席的地方。1982年,他开价1500万美元想买,但是当时卖方的要价则是2500万。川普了解到,之后卖方跟多个买方洽谈过,这些人的出价都比他高。但每一次交易谈崩,川普就再报一次价,一次比一次低。很匪夷所思?但最终,1985年,川普用“500万现金买房+300万买室内家具”的方式就最终买下来了。

“做生意讲究时机。光那些家具都比我买整个房子的价格贵。再喜欢的东西我也要等到价格合适出手。”

當他自己賣川普大廈的公寓時,他信奉的則是“欲擒故縱”。在當時,這種營銷手段還比較反常規。他會告訴買家,很多人排著隊等著買,自己看上去則一點不著急。用這種方法,他一共提價12次,高層住宅價格翻了一番,大廈還沒蓋好,房子就賣出了大半——當然,這種手法,帝都的人民見得多了。

川普有自己的原則:“做生意,一定要想辦法牽制對手”。這個對手,就是交易對象——在今天,對手的涵義則可能更廣。

所謂“牽制對手”,就是“你手裡要握有對方想要、需要、離不了的東西”。川普在暢銷書裡寫,“在一筆生意中,千萬不要表現出你為了生意奮不顧身,這會讓對手輕而易舉地把你幹掉。在生意中,要善於發揮優勢,能夠牽制對手,就是一大優勢”。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多方面的手段,“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營銷手段”。比如他在大西洋城建賭場,有投資者感興趣,他就“想盡一切辦法,讓對方相信賭場已經基本建好了”,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是他“所做的,只是將他們腦中預設的情景進行了確認,從而成功牽制了對方”。營造幻象、製造名詞和噱頭,抓住交易對手心理,川普成功地在地產市場上閃轉騰挪,這種商場成功的經驗,沒有理由不用到現實政治當中來。

他也喜歡並且享受“虛張聲勢”——

“很多人不敢從大的方面想問題,但是當他們看別人這麼做,自己也會跟著興奮。所以,適度的誇大可以接受,有的人就是喜歡那些’最大型、最重要、最氣派’的東西。我把這叫作真實的誇大,它是誇張的溫和手法,也是營銷當中的一種有效策略。”

30年後,當川普在競選時和上任後喊出一個又一個讓政客和媒體目瞪口呆的“離經叛道”的口號的時候,他會不會想起自己當初寫下的這段話?

與強者相處

川普大廈

記得40年前一個中國人寫下了一段話,雖然時移勢易,但是依然有參考價值,值得美國聽一聽。

“坦率地說,裡根先生在競選綱領中說的有些話確實使我們有所不安……我們理解在你們國家競選中的語言執政後不一定付諸實施,我們重視的是裡根先生就任後將採取什麼行動。”

“我們有’塊頭大’這個好處,還有就是不信邪。中國人向來是​​根據自己的見解行事的。……在非常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敢於正視現實。……對中國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發生錯誤判斷的人,起碼不會有一個正確的國際戰略。”

“(美國有)觀點說中國現在有求於美國,美國無求於中國。中國是很窮,但有一個長處,就是中國本身的生存能力比較強,還有就是窮日子過慣了……即使現在世界發生大的動亂和各種難測的變化,中國自己也能夠活下去。以為中國有求於人的判斷,會產生錯誤的決策。”

“(美國有觀點)認為如果美國政府……採取強硬政策,……(其後果)中國可以吞下去。吞不下去,不會吞下去的。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不會吞下去。中國肯定要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說中美關係停滯不好,倒退更不好,但是一旦發生某種事情迫使我們的關係倒退的話,我們也只能正視現實。”

“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有那麼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他們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願意我們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實行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

對,這種語言風格你們也看出來了,是鄧小平。

40歲的川普也在書中回憶了當年自己在紐約軍校時的經歷。他提到了一個教官,學校棒球隊的教練,當時川普是隊長。這個教練很嚴厲,尤其對那些有背景的學生如此。川普“很快就發覺,自己在身體上不是他的對手”。結果呢?有一部分不服,都被收拾了;大部分則對教官唯命是從,成了膽小怕事的人。

但川普呢?他自己總結的秘訣是,“以智取勝、討他喜歡”。

“我讓他知道,我不怕你,但是非常尊敬你。這是一種微妙的製衡。……這樣強勢的人,如果你跟他對著幹,一旦他發現你的弱點,就能輕而易舉擊敗你。但是,如果你也很強勢,卻又尊重他,他就會真誠對你。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相處得非常愉快。”

有趣的是,當時他寫在書中的一段頗有點“不堪其擾”之感的話,今天到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拿來給當下的中美關係做一個註腳——

“即使我不犯人,也總有那麼一些人想置我於死地。要知道,當你成功之後,別人的很多羨慕和嫉妒就會接踵而至。這種人認為阻止別人成功就是本事,我稱他們為生活的失敗者。如果他們真的有本事,應該去積極構建自己的人生才對,而不是處處給別人使壞下絆。”

看來,都是經驗之談。